打响敦煌世界地质公园“金字招牌”

酒泉日报 2019-10-16 08:58 大字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是文明交流与融合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也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因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玉门关、阳关等文化旅游资源名扬海内外。

2015年9月,敦煌世界地质公园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定名为“中国敦煌世界地质公园”,是甘肃省首家、全国第32家、世界第112家世界地质公园。

金秋十月,2019年中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年会在敦煌举行。200余名与会嘉宾围绕世界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交流互动,还先后到敦煌世界地质公园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景区,通过实地观摩交流,分享发展经验,共谋交流合作。

此次年会上,敦煌世界地质公园与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签订了协议。敦煌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大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姬莉说:“今后,在地质遗址保护、科普宣传及带动当地和周边群众增收等方面,大家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各自的管理更加完善。”

入选以来,敦煌世界地质公园始终以“保护地质遗迹、普及地学知识、发展地学旅游”为宗旨,严格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原则,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地质科研科普工作,积极参与世界地质公园区域间合作交流。2019年8月,顺利通过4年来首次中期评估。

“这是我第一次到敦煌。这里的景色独特,很有魅力。敦煌世界地质公园将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融合得非常好,管理方式方法有许多可借鉴之处。”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林业局工作人员周以恒说。

据敦煌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副局长李新民介绍,公园管理局自2015年正式成立,已实现了对地质公园的统一管理。

4年来,敦煌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多次开展野外地质遗迹调查,补充地质遗迹、文化遗址点共19处,并在景区重要地质遗迹点采取隔离保护措施,增设人行通道、护栏和警示牌等设施。同时,建成了敦煌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和鸣沙山·月牙泉科普活动厅,完善地质公园主、副碑,设计敦煌世界地质公园标徽,雅丹景区新建饮用水和电力设施。为改善旅游环境,公园还新修32公里环线道路和22公里游步道,拓宽改造北线道路,满足游客多角度观赏雅丹的需求。

此外,敦煌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还充分利用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这一大平台,以“融合文化遗产,发展地学旅游”为宗旨,以文化旅游带动地质公园的发展,结合公园特色,景区开发民宿、驼运项目和丰富的文创类旅游产品,推动地质遗迹保护、可持续发展相融合,打响了敦煌世界地质公园品牌。

据了解,2015至2019年6月,敦煌世界地质公园累计接待游客3982.7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9.23亿元,已成为带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本报记者杜文雅

新闻推荐

终于到兰州

付秀莹■编者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面展示兰州市的文化资源、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扩大兰州旅游人文风情及文化...

敦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敦煌,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