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足跟血“预言”宝宝是否先天听力障碍

兰州日报 2018-03-02 03:02 大字

□资料照片

3月3日是第19次全国“爱耳日”,主题是“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近日,省残联会同省卫生计生委等15个部门联合下发了《转发中国残联等15个部门关于开展第19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对宣传教育活动做了安排部署,要求各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

“听力障碍如果能得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可使聋儿不致丧失语言能力,达到\‘聋而不哑’,从而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甘肃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专家介绍说。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新生儿听力筛查一种新生儿出生48小时到72小时为最佳时机的医学筛查手段。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则是目前有效降低耳聋发病率最先进、有效的方法。新生儿付出的一滴足跟血,就可“预言”小宝宝是否为先天听力障碍。

据悉,四川省部分医疗机构于2003年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目前听力筛查率已居全国前列。

今年,四川省将继续实施贫困听障儿童救治项目,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筛选符合手术条件的患儿,为120名贫困听障患儿实施人工耳蜗手术及言语康复,建立11个市县级临床听力诊断中心。

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四川省第19次全国“爱耳日”活动的宣传重点是贯彻落实《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大力宣传听力残疾预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全面推进全人群和生命全周期的听力残疾预防;大力宣传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生命周期预防听力残疾的手段、措施,推动建立健全听力残疾的防控体系;大力宣传耳科及听力保健科学知识,增强民众爱耳护耳意识;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全面营造关爱、帮助听力残疾人的社会氛围。

通知要求,各部门将宣传教育活动与听力健康咨询、听力检测、新生儿听力筛查等工作结合起来,认真组织落实,广泛、深入、扎实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爱耳护耳意识,早预防、早康复,积极营造关爱、帮助听力残疾人的社会氛围。

各单位要以本次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开展耳聋基因筛查,加强婚前、孕前健康检查,做好产前筛查、诊断,降低遗传性耳聋和先天性听力残疾的发病率。要重视中耳疾病的治疗,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积极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各种与听力残疾相关的疾病。要加强药品使用管理,保证药品质量,预防和减少药物导致听力残疾的发生。要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推进听障儿童全面康复及融合教育,建立“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的一体化服务及管理模式。

听力筛查率居全国前列

据甘肃省卫生计生委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出生缺陷监测结果显示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27.12/万,与2015年相比有所下降(2015年为150.96/万)。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和听力筛查率达到99.24%和98.18%,居于全国前列。

在出生缺陷患儿救治方面,甘肃省贫困听障儿童救治项目已为近800名听障儿童免费植入人工耳蜗。全省18岁及以下苯丙酮尿症患儿治疗费用纳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120名贫困听障患儿免费植入耳蜗

近日,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印发《2018年甘肃省贫困听障儿童救治项目实施方案》,明确2018年甘肃将继续实施贫困听障儿童救治项目。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筛选符合手术条件的患儿,为120名贫困听障患儿实施人工耳蜗手术及言语康复,建立11个市县级临床听力诊断中心。其中,省级财政项目资金2000万元,向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下拨1450万元,向11个县级临床听力诊断中心各下拨50万元。

《方案》明确,甘肃省卫生计生委牵头负责,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具体实施。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发现新生儿中的听障患儿;筛选符合手术条件的患儿;为120名贫困听障患儿实施人工耳蜗手术及言语康复;对开展听力筛查、治疗的医护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对患儿家长开展家庭听力言语康复训练技能培训;提升市县级听力诊断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建立11个市县级临床听力诊断中心。甘州区、敦煌市、静宁县、榆中县、渭源县、庆城县、康乐县、秦州区、礼县、景泰县、民勤县等11个县,建设县级临床听力诊断中心并完成项目初步验收工作。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使用的人工耳蜗装置由项目免费提供,其他实际产生的医疗救治费用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规定报销。新生儿听力筛查费用按有关规定由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费用报销。

诸多高危因素导致先天失聪

据介绍,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在每1000名新生儿中,大约有1名新生儿存在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听力损失,在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中,这一数字可高达4%至6%。那么,什么样的新生儿需要进行听力筛查呢?据介绍,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监护时间超过24小时,有听力障碍家族史,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或弓形体引起宫内感染,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使用过耳毒性药物,患细菌性脑膜炎等,具有高危因素之一的新生儿就应接受筛查。

通过对筛查出的先天性聋哑患儿和聋病高危新生儿的及时诊断和临床干预,可使许多家庭免遭聋哑悲剧之苦,更能为社会避免1亿多元的经济损失。

人工耳蜗价格昂贵难普及

据了解,耳蜗毛细胞是接受声音的感觉细胞,若损伤就会出现耳聋。人工耳蜗装置可以充当人的耳朵,它是替代已损伤毛细胞,通过电流,听觉神经重新获得声音信号的一种电子装置。由于耳聋,患儿听觉中枢长期不能接受声音信号的刺激会出现萎缩,重新恢复非常困难。因此,两岁左右是植入人工耳蜗的最好时机。该手术有一定难度,植入的人工耳蜗可终生使用。

经济因素是制约人工耳蜗植入术无法普及的主因。很多家庭无力承受昂贵的人工耳蜗费用,聋儿不能得到及时的干预治疗,以致失去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机。目前我国听力残疾人数达2780万,有300万是重度耳聋患者。目前,四川省7岁以下的聋儿有2万多名,每个聋儿的花费是健康孩子的6倍。由于50%的耳聋为遗传性耳聋,因此,新生儿父母双方或一方来自聋哑人家庭,就应当借助医学手段进行筛查,以便采取干预措施。

合理用药可预防失聪

在众多的耳聋患者中,因药物毒性作用致聋者约占一半左右。因此,省药监部门提醒消费者,日常用药时,要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婴幼儿禁用耳毒性药物。若母系亲属中有对某种药物致聋者,其后代应绝对禁用该类药物。

据介绍,目前医学上发现的能引起耳聋的药物有60余种,主要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每100个患者中会有1人至2人因使用此类药物引起耳聋。儿童应避免随便使用抗生素,必须用时,需选择无耳毒性抗生素。一旦发现有药毒性耳聋迹象,应及时就医治疗。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芳

新闻推荐

《哥德巴赫猜想》发表的前前后后

日前,《人民文学》杂志社在京召开纪念《哥德巴赫猜想》发表四十周年座谈会。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首先刊载于1978年1月号《人民文学》,1978年2月16日的《光明日报》全文转载,2月17日《...

敦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敦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