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年味最是家乡浓 合肥人家门口的春晚遍地开花

江淮晨报 2018-02-08 01:04 大字

[摘要]合肥人家门口的春晚遍地开花

2月6日上午,在合肥科学岛上,演员正在表演骑毛驴。

科学岛海外归国人才代表一起合唱《我的中国心》。

滨湖世纪社区春晚,演员表演舞蹈。

时装秀表演。

非遗传人歌颂党的好政策。

撮镇农民春晚,小品《又一春天》节目。

居民在表演舞蹈《年味》。

2月刚到,合肥城内的“味儿”又浓郁了几分。瞧,一场场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社区春晚、农民春晚纷纷“登场”,给辖区居民送上了新年“文化礼包”,提前送上新春祝福。随着合肥市文明程度和群众文化素养的提高,一个个萌生于民间、根植于乡村、来源于群众的草根特性的“社区春晚”、“农民春晚”应运而生。通过由点拓面,深化引领,精心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群众春晚品牌,铸造群众精神家园。

2018年春节期间,为进一步丰富春节期间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合肥市广泛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基层群众性春(村)晚活动,为群众送“文化年货”,通过举办群众性春节晚会、新春联欢等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营造出“欢欢喜喜过大年”的节日氛围。合肥人在“家门口”,既能看社区春晚、社区联欢,也有农村春晚、农民联欢;既有家庭春晚、家庭联欢,也有校园春晚、校园联欢等。值得一提的是,各级各类网络媒体也将推出一批主题鲜明、群众喜爱的网络春晚节目。全市数百场群众性春(村)晚演出,为合肥人送上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科学岛社区春晚

“哈佛八剑客”代表亮相合唱“中国心”

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脱去洁白的实验大褂,走上社区春晚的舞台,科学家们也有活泼的一面。2月6日上午,在科学岛上,“科学岛之春”社区春晚正在上演。这里既有科研人员自编自导的精彩表演,也有合肥文艺工作者带来的歌舞节目,科学岛上“哈佛八剑客”代表还合唱“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刘静、张欣、林文楚,来自“哈佛八剑客”团队,他们和学生代表一起献唱了这首歌曲。

按照原本的计划,“科学岛之春”社区春晚是哈佛八剑客第一次“合体”公开献唱,不过,因为繁忙紧张的实验工作和临时出差任务,“哈佛八剑客”最终派出了三名代表。

台上是归国学子唱出心声,台下是观众跟着节奏打起节拍,或是轻轻跟着合唱。“这首歌每句歌词都写得很好,特别能代表海归学子的心路。”刘静说。

庐阳区新时代艺术团、大杨镇民俗表演队等“草根艺术团”,也给科学岛带来了浓浓的“年味儿”。划旱船、蚌壳舞、大头娃娃扭秧歌……一系列“接地气”的民俗表演,让科研人员乐开怀。此外,庐阳区宏果艺术团带来的舞蹈《丝路敦煌》,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获得者何云带来的黄梅戏《谁料皇榜中状元》和《到底人间欢乐多》,合肥市庐剧院段婷婷等演员带来的庐剧唱段联唱,合肥市歌舞团舞蹈队带来的舞蹈《芳华》等,也为“科学岛之春”社区春晚掀起一个个小高潮。

市书法名家在晚会现场写春联、送春联;非遗传承人也现场制作年画剪纸,并送给岛上的科研工作者。

拱辰社区春晚

银发“大男孩”组团演出尽展芳华

戏曲、舞蹈、传统武术、乐器演奏……2月6日下午,一场以“家庭春晚”为主题的社区春晚,正在拱辰社区热闹上演。虽然室外寒气逼人,可演出现场却春意融融,透着浓郁的“年味儿”。

12时许,8岁的周俊熙就来到拱辰社区春晚演出现场,拉筋、走位,忙得不亦乐乎。周俊熙将和小伙伴一起表演传统武术,他是当天演员中年龄最小的,而年龄最大的演员76岁,参加女声小合唱演出。

和合肥市大多数社区春晚一样,拱辰社区春晚的所有节目都是由辖区居民自导自演,“民星”云集。不太一样的是,拱辰社区春晚既是送给辖区居民的“文化年货”,也是社区“邻里节”的成果展示。

这不,正在台上合唱的几位男士,可是“邻里节”上大名鼎鼎的“大男孩”组合——百灵鸟艺术团男士合唱队。“男同志唱歌的比较少,我们就聚集起来,采用美声唱法,声音统一,相互配合,研究如何唱好歌,让我们能老有所乐,减少病痛。”合唱团负责人罗瑞明说。

百灵鸟艺术团男士合唱队成员都是退休工人,年龄最小的将近60岁,最大的80多岁。虽然已属高龄,不过,爱唱歌、爱艺术让他们精神不老,自诩是一群爱唱歌的“大男孩”。他们的独唱、合唱等节目曾上传网络,收获不少“粉丝”,社区春晚现场,还有不少“粉丝”为他们打气助威呢。

居民蔡善慧阿姨也是社区的文艺骨干,她“牵头”成立了一支社区黄梅戏曲歌咏队,这支平均年龄超60岁的合唱队里人才济济,在社区同样小有名气。社区春晚上,他们除了演出“保留”节目小合唱,还表演了一支民族舞,几位老人家灵活不失美感的舞姿把演出气氛推向了高潮。

此外,“邻里节”上颇负名气的“夕阳红”太极拳团队、“5060组合”等也精彩亮相,大获好评。

有趣的是,因为这些“父母辈”艺术团体组合,拱辰社区不少家庭也因此相识、相知,逐渐成为关系不错的朋友,邻里关系变得亲密。社区春晚演出当天,有不少家庭“组团”观看演出,群情欢洽的气氛很是“惹眼”。

滨湖世纪社区春晚

大腕级演员云集网络直播已4年

“滨湖世纪社区棒棒的”“咱们的演员就是大腕级别的”……2月1日,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成立五周年暨第五届社区居民(网络)春晚在合肥师范附小三小上演,当天舞台上的10个节目,都是社区居民、文艺团队、共治单位自编自演、层层遴选出来的,现场1000多名观众,线上6万多人关注,近2000条评论。

由滨湖启明星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表演的舞蹈《拥抱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拉开春晚帷幕。整个春晚由4个社区的居民分别“点亮”四个关键词——温度、家、伙伴、成长来引领,讲述他们对“志愿服务有温度”、“和美社区一家亲”、“公益伙伴齐共治”、“我与社区共成长”的感想与感动。每一个节目演完,台下的观众都会给出热烈的掌声。

“这已经是社区第五年开办春晚了,印象里每一年都有网络直播。”50岁的居民张庆菊表示,自己2014年搬进滨湖世纪社区,舞台上的演员基本上都认识,“沈国翠阿姨就是我们小区最活跃的第一个帮客,也是我们社区旗袍协会的成员。”看到舞台上沈国翠带着大家一起穿上旗袍走秀,张庆菊很是羡慕,“今年我也要参加旗袍协会,明年争取也上台为大家表演。”

当天春晚现场,来自滨湖世纪社区融荫网格党支部、滨湖世纪社区“圆梦”百姓宣讲团的12名代表,也用自编自演的快板节目《学习贯彻十九大携手共圆中国梦》,以一种轻松活泼的方式,向舞台前和直播在线的观众们宣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

在本届春晚进行过程中,社区还给十大领域优秀代表颁奖,分别是优秀社会组织9个、最美格格10名、最美滨湖帮客20名、优秀物管家10名、管理服务标兵10名、最美公益伙伴17个、居民自治先锋人物20名、感动人物5名、最美楼组10个、最美家庭10个,共有75位个人和46个集体获奖。

姚公庙社区春晚

文艺草根“民星”云集个个都是“熟面孔”

6日中午,包河区常青艺术团团长程萍和几个好姐妹正在相互化妆。几人都60岁上下,年轻时几乎没有化过妆,人到老年反倒要浓妆艳抹,她们都不太习惯,边化妆边不断叮嘱:“化淡点,自然点就好。”

在包河区,常青艺术团可是个“民星”文艺团体,26名成员,年龄最小的45岁,年龄最大的65岁。走上舞台的她们,个个光彩照人。当天下午,她们要在包河区常青街道姚公庙社区春晚上表演节目,3天前,她们才在常青街道第三届社区春晚上演出,大获好评。

14时许,伴随着欢天喜地的腰鼓声,姚公庙社区春晚热闹开场了。台下,早已等待多时的居民们高兴坏了,鼓掌、欢呼、叫好声迭起,观众异常热烈的反响也感染了演员,敲打得更加“带劲”。

“早就听说合肥有社区举办春晚,办得不比正规晚会差,今年终于可以在自家社区看到春晚了,特别高兴!”居民蔡振发正扯着嗓子说话,程萍等人上台了,他一见又乐了,指着众舞蹈演员们兴奋地说:“有几个人是我家邻居,常见她们在广场上跳舞,跳得挺不错。”当天下午,像这样“认演员”的场景发生了好几次,每个认识演员的居民都是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

姚公庙社区春晚上演13个节目,唱歌、戏曲、民族舞、拉丁舞、广场舞、太极扇、传统武术等应有尽有,所有节目都由居民自导自演。不止这些,2月以来,包河区开启“社区春晚月”,近30个社区筹备了自导自演的春晚,向辖区居民拜年。

常青街道举办第三届社区春晚,8个社区的文艺草根“民星”云集,为现场500多位辖区居民,联袂献上一场丰富的文化盛宴。常青街道社区春晚还开通了网络直播,让更多合肥市民共享欢乐。

包河区万年埠街道举办的2018春节联欢会,“大腕”云集,街道草根明星悉数登场。最引人注目的,当属10位“萌娃”表演的葫芦丝吹奏《新年好》,向现场的各位长辈拜了早年。

烟墩街道新时代文艺宣传小分队专场演出暨滨湖明珠社区第九届文化邻里节上,新时代文艺宣传小分队纷纷登台,《旗袍秀》走出了东方人的婉约柔美,《礼仪之邦》将传统文化服饰与歌舞完美融合,退休老党员唱出了《过雪山草地》中革命岁月的光辉……

“咱社区春晚老少皆宜,不但表达了我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对新一年的憧憬,还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真棒!”烟墩街道居民周大爷说道。

撮镇农民春晚

连办六届春晚“捧红”一批金牌节目

没有炫丽的灯光,没有耀眼的舞台,一群热爱文化艺术的社区居民,连续六年为邻里乡亲演绎属于自己的“农民春晚”。2月6日14:30,在喜庆的音乐中,撮镇第六届农民春晚正式拉开帷幕,不少曾登上央视舞台的“民星”也带来了精彩的节目。

撮镇农民春晚连续举办6年,越来越“丰盛”、越来越成熟。今年,晚会不再是舞蹈顶起“半边天”,独唱、小品、快板、门歌、钢琴演奏、民乐合奏、黄梅戏演唱等应有尽有,让村民大饱眼福。

令村民开心的是,“家门口”的春晚,也能看到不少“响当当”的“民星”。看,舞台上那两位——穿着唐装的王文权、戴着假发的丁家和就是。在村民心中,王文权、丁家和就是撮镇本土的“本山”大叔,他俩的小品是每年农民春晚必上的金牌节目之一。今年,他俩带来的是小品《老两口上春晚》,是两人自编自导自演的,经过环环选拔,从50个竞选节目中脱颖而出。

“从前上趟县城要赶早,不然事情办不了。现在店中路扩建好,出门就能坐公交,要是时间来不及,TAXI……”王文权说,准备这个剧本耗费了不少心思,不仅要讲究押韵和工整,还要结合当下农村的变化和农民的获得感,前后改了几十次、耗时几个月才完成。王文权的用心没有白费,他和丁家和“老两口”的表演,让台下的观众捧腹大笑。

此外,舞台上十八个老汉围坐在一起,手持不同乐器,琵琶、唢呐、扬琴等,高亢激昂的《放歌长征路》环绕舞台。这是当地有名的“撮西十八乐坊艺术团”,这群平均年龄70的老人,可是上过《人民日报》、登过央视舞台的“大腕”呢。

老人们不仅演奏水平一流,还会创作曲目,自编的《满园春》上过合肥第四届荷花节的大舞台,是老人们的得意之作。这次参加春晚,他们之所以选择《放歌长征路》,是希望通过乐器演奏,表达不忘初心的情怀。

值得一提的是,撮镇农民春晚共有20个节目,其中50%的节目都是原创,节目质量高,也更接地气。

统筹:晨报记者王靓

采写:晨报记者于巧妮王靓

夏海霞陈家静通讯员崔晓林

摄影:晨报记者卓旻李福凯

新闻推荐

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逝世,享年101岁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国学大师饶宗颐2月6日凌晨逝世,享年101岁。去年8月,先生刚刚过完百岁生日。饶宗颐,字伯濂、固庵,号选堂,1917年8月出生于广东潮州。他是当代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古典学者,其学问几乎涵盖国学...

敦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敦煌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