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敦煌”正在呈现 ——敦煌市人大代表的生态梦
本报记者王新成杨璐
上世纪80年代,敦煌市人大代表就提出了保护敦煌生态环境的意见建议。
2011年8月,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获国务院正式批复。
2014年5月21日,“引哈济党”工程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的172个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这对敦煌生态环境建设意义重大。
今年3月6日,酒泉市政府召开会议,专门听取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及“引哈济党”工程进展情况的汇报,讨论研究推进“引哈济党”工程等相关工作,全力推动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及“引哈济党”工程取得新进展。
这期间,敦煌市人大代表为拯救敦煌绿洲,认真履职,建言献策,作出了积极贡献。
“沙漠第一村”
阳关遗址往北,是一片望不到尽头的戈壁。在这片戈壁的深处,有一个400多人口的村子。
“沙漠第一村”的石碑,矗立在寸草不生的戈壁与阳关镇二墩村小绿洲的临界点上。二墩村连接阳关自然保护区和西湖自然保护区,由于被库姆塔格沙漠环绕,被称为“沙漠第一村”。
7月下旬,记者前往二墩村采访。从阳关镇通往二墩村的是一条窄小的沙漠公路,道路两旁被沙石包围,地表温度极高。一路向北,终于看到了一丝绿意,但在高温的炙烤下,被称为“鬼拍手”的杨树,叶片曲卷,毫无生气。
走进村子,绿意渐浓,成片的葡萄地、防风固沙林,成了这个村庄的绿色屏障。
“二墩村1.48万亩耕地全部种植葡萄,打造了8公里绿色通道,并在周边栽植了几千亩防风林。这些林网是库姆塔格沙漠东进的最后一道防线,否则村子不保。”二墩村村委会主任王文国告诉记者。
面对土地沙化,三十出头的王文国感叹不已。在他印象里,小时候戈壁是平的,偶尔冒出来的沙丘也就有一米来高。他说,如今的沙丘比房子高,而且连成了片。小时候,农用拖拉机能翻过去,现在四驱越野车都爬不上去了。
(下转第三版)
砥砺奋进的五年·生态篇
敦煌党河风情线夜景
新闻推荐
七、八月的敦煌,浓郁果香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市场上,黄澄澄的李广杏、晶莹透亮的葡萄是最吸引他们的水果。敦煌市自然条件独特,产出的葡萄、李广杏、大枣等色泽诱人、口味纯正。近年来,经...
敦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敦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