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演绎医者“心曲”——陇剧《医祖岐伯》赴敦煌展演侧记

甘肃日报 2016-09-20 00:00 大字

演绎医者“心曲”

——陇剧《医祖岐伯》赴敦煌展演侧记

陇剧《医祖岐伯》在敦煌大剧院演出现场。图片由庆阳市陇剧团提供

演绎医者“心曲” ——陇剧《医祖岐伯》赴敦煌展演侧记

本报通讯员焦敏龙

8月19日至20日,作为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系列活动之一,中医药文化和健康产业国际论坛在敦煌市举行。

8月19日下午18时许,敦煌大剧院外人头攒动,前来参加中医药文化和健康产业国际论坛的专家学者及游客和当地市民500余人前来观看庆阳陇剧《医祖岐伯》演出。

陇剧《医祖岐伯》时长130分钟,以中医鼻祖岐伯的生平故事为主线,向观众生动阐释了岐黄文化“生命大道、以人为本、天人合一、调和治中、大医精诚”的中医药文化精髓。

该剧以中英文双重字幕为牵引,共分六幕,每幕之间用嘛簧曲调的高低吟唱将黄帝与岐伯的谈医论道作为画外音,把每一幕串联起来,使现场观众感受到陇剧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

剧中,岐伯随黄帝行军途中,一匹马性情突变,后又卧地嘶叫,随从们慌作一团。岐伯仔细观察,断定是马生了急

热症病,而后在路旁发现了一种微苦性寒的野草,忙令随从们给马喂食此草,终于治好了马的病痛。这种草的名字就叫“车前草”。通过这一情节,加深了观众对岐伯医术和中医文化的了解。

当“剧终”字样出现在大屏幕、演员们集体谢幕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陇剧作为甘肃省独有的戏曲艺术,其前身是庆阳环县的道情皮影戏,起源于汉代,深受百姓喜爱,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庆阳市陇剧团会同省内有关院团创排了大型历史陇剧《医祖岐伯》。

剧本创作之初,因有据可查的史料较少,剧本创作难度较大。创作团队围绕“医祖”特定身份,广泛搜集岐伯有关资料,走访听取多方意见,将中医药理念贯穿全剧,克服创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剧本初稿的创作。

据了解,时长90分钟的陇剧数字电影《医祖岐伯》将于近期在央视戏曲频道播出。

新闻推荐

全力护航敦煌文博会 ——酒泉市落实群防群治责任体系加强安保工作见闻

全力护航敦煌文博会——酒泉市落实群防群治责任体系加强安保工作见闻日前,以“喜迎文博盛会传承民族文化”为主题的肃北县第七届那达慕民族文化风情旅游节系列活动启幕。本报通讯员乌仁花阿克塞县...

敦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敦煌,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