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化走向“厚积薄发”
甘肃文化走向“厚积薄发”
【记者手记】甘肃文化走向“厚积薄发”
本报记者施秀萍
惟妙惟肖的雕塑、独特风韵的客栈……前两日,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有人用“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来形容文博会的方方面面,记者内心被深深的触动了。
这句意大利谚语,也算老生常谈。之所以被它打动,是因为有着切身体会。
在《罗马人的故事》作者盐野七生看来:罗马的强大,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兼收并蓄。正因如此,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对手,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的和睦共处。
这与甘肃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有诸多异曲同工之妙。
在很多人看来,甘肃地域上不如沿海开放地区,经济上不如发达地区,却能在精简各类节会的时代,让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这一“国字号”文化平台花落甘肃。
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甘肃,在八千年的文化积淀“沉睡”了很久之后,终于迎来“厚积薄发”的美好年代。
当然,“天上永远不会掉馅饼”,关键是要在对的时间用对的方式做对的事。甘肃提出举办敦煌文博会的设想,正好契合了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此外,扎实细致的准备、马不停蹄的“跑路”、精益求精的完善……经过艰难曲折的历程,这块刻着“国字号”的文化金字招牌终于落户甘肃。
但这仅仅是起点。落地之后,甘肃不能也没有“静待”花开。为了将这个国家级大平台、“国字号”大品牌、国际化大盛会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风格,可谓“全民总动员”。
省广电网络公司敦煌分公司员工陈青俊每天早出晚归,穿梭在敦煌市大街小巷架设无线IP覆盖设备,已经半年多没有好好抱抱一岁多的孩子;从讲解内容、语音语调,到手姿站位、眼神交流,从策展开始直到展览开展前,省博物馆的讲解员还在进行最后一次演练……正是每一个参与者的用心付出,才有了从戈壁荒漠到座座宏伟场馆的拔地而起,才有了从美好设想到确定85个国家的参会和8500余件奇珍异宝的精彩亮相,才有了从毫无经验到紧张有序的“日日蜕变”,才有了呈现在眼前的“今日敦煌”。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甘肃,正用这样的精神向全世界奉献一场“饕餮盛宴”:这里,丝绸之路的思想火花将再次激昂碰撞,奏响古丝路上新的世界乐章;这里,德拉克罗瓦、毕加索、齐白石、吴昌硕等国内外大师穿越时空“汇聚”敦煌,绘就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这里,将带领我们进入“敦煌时间”……
新闻推荐
欧阳坚在检查调研文博会相关工作时强调 未雨绸缪抓预防滴水不漏保安全 全力做好医疗卫生和食品保障工作
欧阳坚在检查调研文博会相关工作时强调未雨绸缪抓预防滴水不漏保安全全力做好医疗卫生和食品保障工作本报讯(记者吕宝林实习生胡雅婷)近日,省委副书记、文博会执委会主任欧阳坚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
敦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敦煌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