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汉风唐韵迎客来——写在敦煌机场T3航站楼试运行之际

甘肃经济日报 2016-09-08 00:00 大字

本报通讯员王笃宽

敦煌,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咽喉锁钥”和第一枢纽城市,无数的古代无名工匠在这里建造了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如今,一座用现代“工匠精神”打造的极具汉唐风韵的“中华之门”巍然伫立,迎接着世界各地宾客的到来,也将开放包容、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传向更广阔的世界。

在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前夕,敦煌机场T3 航站楼顺利实现转场运营,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文博会的召开和四海宾朋的到来。这座“中华门”造型的建筑,寓意着中国西部门户广开,朱红色的斗拱造型和丝路飞天元素,尽显中国古典建筑的厚重之美,让人一到敦煌机场,即可领略到汉唐风韵和丝路雄风。

经过建设者连续6个多月的艰苦奋战,敦煌机场T3 航站楼主体工程于今年7月19日告竣,成为敦煌文博会首个竣工的重点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全体参建人员克服施工时间紧、工程任务量大、冬季低温施工及不停航施工等多种不利条件的影响,坚持边设计边施工,在短短半年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创造了甘肃民航机场建设中继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之后的又一个“民航速度”。项目部以精细化的质量控制,获得各方赞誉。

与世界相约,提升机场等级

敦煌机场位于敦煌市莫高镇境内,距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15公里,距敦煌市中心12.7公里,始建于1982年,是甘肃省乃至西部地区重要的支线机场,分别于1999年和2007年进行两次扩建,实施了跑道建设、航站区建设和站坪扩建工程,使机场等级由原来的3C提高到了4C。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飞天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所在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资源富集。近年来,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甘肃省的全面实施和甘肃省“6873”交通突破行动的逐步落实,为更好地推动敦煌市旅游业及经济发展,借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之机,甘肃省决定对敦煌机场进行第三次改扩建,并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开工,这也是敦煌机场始建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改扩建。改扩建后,敦煌机场新建T3 航站楼建筑面积12198平方米,分为主楼及东西两侧连接廊共三个部分,建筑最高点为22.8米;现有T2 航站楼改造为国际候机楼,建筑面积由4383平方米改造为5182平方米,为国际旅客进出港使用;飞行区等级由4C提升到4D,跑道长度由原来的2800米向东延长至3400米,设计年旅客吞吐量由30万人次增加到9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1700吨。

与时间赛跑,刷新“民航速度”

为了给首届敦煌文博会提供重要的交通运输保障,敦煌机场T3 航站楼建设必须在文博会召开之前建成并投入运营,原定2年的建设工期被压缩至不到7个月。时间相当紧迫,而工程开工时值冬季,当地气温低至零下20多摄氏度,七、八级的大风时常肆虐,这给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敦煌机场改扩建工程指挥部总指挥赵永华说,在这样的条件下施工,钢结构焊接温度高达1000摄氏度,而当地气温只有零下20摄氏度,快速冷却就会造成钢结构变形。为了既能确保质量,又能争取工期,他们采用了在施工现场搭暖棚来保温的措施,将暖棚内的温度加热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钢结构焊接,然后在保持温度的情况下慢慢冷却。建设者在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条件下,5天完成了现场临时设施建设,7天完成地基开挖,12天完成盐渍土换填,18天完成混凝土基础施工,52天完成钢结构施工。赵永华说:“温度成了决定工程质量成败的关键因素,我们在暖棚内挂上温度计,派专人监控,保证了冬季施工监督检查到位。通过沉降观测、结构检测、焊缝探伤检测,各分项施工质量均满足要求。”

由于民航设备材料采购时间较长,指挥部利用多年与厂家建立的关系,让厂家提前提供技术资料,按照相关数据提前预埋登机桥、安检设备等的连接件,大大节约了设备采购的等待时间。同时,民航专业工程主体阶段的弱电系统、行李设备、安检设备、登机桥等大宗设备,在中国民用航空西北地区管理局的支持下,提前进行了招标采购。在装修阶段的干挂石材设计安装过程中,项目部坚持提前设计,将工夫花在石材加工制作和精确设计中,从而节省了安装施工的时间。这被承建单位中铁建工集团敦煌机场改扩建工程项目部装饰装修经理杨洪涛总结为“工厂加工复杂化、现场安装简单化”。今年4月份进入装修阶段后,他们在持续30至38摄氏度的高温下,仅用80天时间就完成了包括外幕墙斗拱、石材幕墙、室内墙面、地面、吊顶在内的全部装修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

机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正是由于施工前期策划组织严密,边设计边施工,土方换填、桩基施工、钢结构吊装等每个环节穿插合理、衔接顺畅、统筹推进,没有造成窝工现象,才使得工程能够在短短半年时间内竣工交付,打造出机场建设的“民航速度”。

与品质相承,成就“匠人之作”

在综合管线排布与既有管线定位等20余个项目施工中,敦煌机场改扩建项目部采用了先进的BIM 技术,改变了以往开会看图纸研究管网排布的落后方式,将建筑平面设计图做成立体的3D动画,先在电脑上演示一遍,发现问题后直接在电脑上修改,然后付诸施工,轻松解决了施工中弱电、强电、供水、消防等复杂的管网排布问题,将1.8米的吊顶空间压缩至1.4米,大大提升了大厅的空间高度。赵永华说,BIM 技术应用的好处还在于它存储了所有管网的排布位置、材料、型号等基础数据,为管网将来的养护维修提供了方便。

T3航站楼在装饰装修阶段的施工中,更是无处不体现着精细化的施工工艺。在大厅的一面墙上,项目部党支部书记罗青用手一按,一块大理石砖像门一样打开了,里边安装着地暖分集水器。罗青说,航站楼的所有地暖分集水器以及各类检修门都采用了暗门设计,一般人仅从外观上根本发现不了。这种复合材料检修门的材质结构很有讲究,外面是一层8毫米厚的石材,里边加一层17毫米的蜂窝铝板。杨洪涛介绍说,这样的创新设计不仅能够减轻门的重量,开启实用灵活,而且缝隙严密,外表美观。对大厅立柱和厕所墙壁的阳角,也都进行了人性化设计,将其打磨成圆角或者欧式法国边,除了美观外,还可以防止行人撞伤。墙面石材缝隙采用先填缝后开缝的方式,使墙面所有缝隙保持了同样的宽度。大厅地面花岗岩石采用开放缝施工,地板之间有明显缝隙,有助于增强地暖的散热效果。用肌理板制作的航站楼外立面红色斗拱,采用了无缝化拼接施工,材料由内部角码固定,隐藏了板与板之间的缝隙,使斗拱的整体感更强,并用大面积的中国红体现汉唐风格建筑的厚重感。杨洪涛说,为了控制石材色差,项目部在福建石料厂选取颜色一致的荒料,加工成成品后在现场排版,进行二次挑选,选派专门人员驻场盯控生产过程,并加强施工过程控制,确保按照石材编号施工,保障了所有石材无色差。

此外,T3航站楼的建筑还融合了许多敦煌元素,在大厅设计了回形纹造型,反弹琵琶和腰鼓雕塑,莫高窟和月牙泉汉白玉浮雕。这些先进的设计和细腻、圆润的细部节点处理,与敦煌文化元素融合自然,使得敦煌机场整体观感庄重、大方、柔和、明快,显得非常“高大上”,实现了速度与品质的双重提升,被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董事长阮文易称赞为“匠人之作”。甘肃省副省长黄强说,敦煌机场扩建工程无处不透露着同济大学“海派”设计师们的细腻与创新,更突出展示了中铁建工倾力打造民航品牌的匠心。甘肃省省长林铎在6月底视察文博会重点工程时,看了T3 航站楼的装饰后,给出了“挑不出毛病”“观感自然流畅”的评语。

敦煌机场是2015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的继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后甘肃第二个国际航空口岸。目前,T3 航站楼已经成功转场运营,待文博会结束后,T2 航站楼改建工作将全面启动,至今年年底,敦煌机场改扩建工程所有建设任务将全面完成。届时,敦煌机场可开辟更多的国际航空通道,接轨国际旅游航线,有效解决以往缺少国际航线对敦煌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将敦煌机场打造成西北最大旅游支线机场,在丝绸之路甘肃黄金段建设和敦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闻推荐

“十一”旅游“红黑榜”发布北京十渡等14家景区上“黑榜”

据新华网北京10月9日电国家旅游局9日发布“十一”假日旅游“红黑榜”,集中表扬一批最佳景区、优秀旅行社、优秀导游、优秀旅游工作人员和文明游客,同时也对假日期间环境脏乱、管理混乱、服务恶劣、...

敦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敦煌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