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城建事业发展成就】风雨兼程六十载 塞外明珠换新颜

甘肃日报 2014-07-15 18:02 大字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城建事业发展成就】风雨兼程六十载 塞外明珠换新颜

风雨兼程六十载 塞外明珠换新颜——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城建事业发展成就综述引题题一题二

风雨兼程六十载 塞外明珠换新颜

“现在的阿克塞变化太大了,和过去相比简直就是天上跟地下的差别。我是一个老牧民,前半辈子都在草原和戈壁上风餐露宿,羊群到哪儿我就到哪儿。如今我住上了一百多平方米的楼房,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天然气,这一切都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带给我们的”。年过七旬的哈萨克族老人阿力夫斯巴依说起自己家乡的变化时,脸上流淌的尽是幸福和满足。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建设突飞猛进

阿克塞,这座融合了时代元素和哈萨克民族风情的草原新城,如今更加富有活力和张力。建筑疏朗而错落有致,绿色虚实相间、无处不在。美丽的金山湖花红柳绿、水天一色,和往来的游人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这一切和谐的美景并非一日造就。自治县直至1998年县城搬迁时,五个乡中仅有一个农业乡的农民实现了定居,但住房均为土坯房,而且公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几乎为零,其余四个牧业乡的牧民均散居在各自草场,住毡房、点油灯,还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县城搬迁时,全县按照统一规划,为所有牧民统一修建了定居点,完成了从游牧到定居的历史性转折。搬迁15年来,全县城乡一体化进程突飞猛进,截至2013年底,阿克塞城镇化率已达96.33%。

新县城建设工程拉开序幕的同时,植树造林、美化家园的工程也同时展开。为建设好城郊防风林带,县领导带头吃住在工地。一件皮袄一顶帐篷,一壶清水一袋干粮,就是建设者的全部家当。饿了,三块石头支一口锅;困了,皮袄一卷就是被。汉族和哈族干部群众并肩奋战,筑起了一道道绿色屏障。截至目前,阿克塞新县城已累计实施城市建设项目64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亿多元,城区总面积达到了3.8平方公里。城市道路硬化率、自来水入户率、供电、供热普及率、天然气普及率均达100%。

县城的搬迁和牧民定居新县城,使全县各族农牧民群众的生活从此翻开了全新的一页,“山上经济开发,山间牛羊肥壮,山下工厂林立,戈壁新居落成”的美好夙愿终成真。

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

村镇建设蓬勃发展

从海拔3000多米条件艰苦的牧场,到县城三房一厅宽敞明亮的新楼房,阿克塞县阿克旗村牧民杨永一家3口人生活的变化,只是全县住房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自治县搬迁前的老县城仅有一栋三层住宅楼,全县砖混结构房屋仅有11栋,其余建筑均为砖木结构。1998年县城搬迁时依托福利分房制度,全县统一为干部职工建起了住宅楼,采取财政补贴和农牧民自筹的方式在民族村统一修建了农牧民定居点。2013年全县商品房施工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7000余万元,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产业。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实行住房货币化分配同步,2007年全县启动了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廉租住房、公租房制度,增加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到目前累计为300余户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了住房困难。截至2013年底,县城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1.4平方米。居民的住房不仅由小变大、由无产权到有产权,而且质量、功能、环境都有了质的飞跃。

与此同时,全县村镇建设蓬勃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度提升。建县初期,农村普遍凌乱破旧,土坯房、泥草房随处可见,几乎没有一寸硬化路面。改革开放后,全县村镇建设开始有领导、有规划、有步骤地科学发展,村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开始有了大的变化,但牧区群众因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无法统一协调推进,困难重重。直至县城搬迁后,牧民在县城民族村实现定居,终于实现了水、电、路、电视电话、天然气“五通”,农牧民户均住房面积达到120多平方米,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新闻推荐

【高考2016】五个专项计划助农村及贫困学生上大学

【高考2016】五个专项计划助农村及贫困学生上大学本报兰州6月2日讯(记者李欣瑶)记者今天从省教育考试院获悉,甘肃省今年将实施国家专项、地方专项等5个专项招生计划,帮助贫困地区、贫困家庭以及农村...

阿克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