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乡村振兴“太平样本”

济宁日报 2022-02-12 08:46 大字

本报邹城讯(通讯员徐庆存种道台)近年来,太平镇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立足实际、科学规划、精心实施,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太平样本”。

对标功能定位,生态建设带动发展。坚持科学推进、统筹谋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秉承因地制宜、各具特色,集中打造、连片成线的思路,规划建设五大片区。北部湿地片区以太平国家湿地公园为依托,着力提升幸福新城社区聚集能力。建设泗河观光带示范片区,挖掘泗河文化资源,打造生态、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线路。中部片区围绕樊迟故里深挖村庄历史底蕴。打造兴港路沿线革命教育基地示范片区,建设了鲁南抗日游击总队纪念馆,弘扬革命历史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西部示范片区,打造党建示范基地,开展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动周边村庄发展。

依托区位优势,“南”“北”两城协调推进。北部“辅城区”放大泗河、太平国家湿地公园等风光优美、生态宜居优势,全力打造幸福新城社区,目前已有8个村庄搬迁入住,社区内水、电、暖、网络等一应俱全,教育中心、卫生院等配套设施完善。南部以新生小城市建设为契机,依托白马河,围绕老镇区,建成容纳7万人的“主城区”。同时,加大镇域内绿化力度,投资约100余万元栽植各类乔木、灌木,对村庄绿化进行补栽。每年实施至少2次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所有村庄全部实现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级经济。按照“六有”标准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规范提升,修建便民服务室47处,实现便民服务室全覆盖。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提高攻坚能力,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采取适当人才激励政策,激发农业干部工作激情,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北部、中部、南部3个党建示范片区,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作用。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入学习借鉴“党支部+合作社”“美丽经济联合体”等先进模式,培育10个50万元以上村庄,扶持大马厂和横河2个百万级村向500万元村庄发展。

做大产业文章,强化乡村发展支撑。充分发挥区镇高科技化工、健康医药、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优势,积极利用修复后的采煤塌陷地发展高效食用菌产业,创建采煤塌陷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依托工厂化栽培,发展食用菌精深加工、商贸物流及食用菌研发、文旅休闲等服务业,形成了“一产促二产、二产带三产”的融合发展格局。加大对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力度,选聘专业人才,通过精心的销售策划,扩大知名度。目前已建成规模食用菌企业7家,日产各类鲜菇320余吨。

构筑文化阵地,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整合现有资源,加快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目前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1处、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9处,志愿者队伍近万人。开展“讲评帮乐庆”“关爱老人”“爱心助学”等各项文明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发展汇聚精神力量。深入学习借鉴“枫桥经验”,结合区镇实际主动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建立健全智慧化综治平台,构建起“镇、村、网格、村民”四级综治网络。统筹负责基层综治工作,实现村级治保主任、警务助理、信访信息员、食品药品协管员、人民调解员、城管巡查员、环卫督导员、三个平台事项随访员“八员合一”,形成了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新闻推荐

点亮路灯照乡村

本报记者鲍童本报通讯员张勇近日,在邹城市太平镇东纪沟二村路灯安装现场,随着最后一盏太阳能LED路灯安装完毕,驻村第一书记...

邹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邹城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