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线上的港航变迁 济宁港是如何成为山东吞吐量最大的内河航运港口的

济宁日报 2021-11-11 07:31 大字

本报记者王粲本报通讯员赵青

总有一些瞬间,在时间的河床上定格为永恒;

总有一些光芒,在发展的道路上标注出方向。

近年来,济宁市充分挖掘大运河“黄金水道”优势,高质量推动港航物流产业发展,根据统计部门最新数据,今年1至9月份,济宁市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440万吨,同比增长27.2%,成功超过威海、潍坊、滨州等沿海城市大港,位居全省第5位,成为全省吞吐量最大的内河航运港口。

做优规划

2019年12月市委市政府战略统领

济宁,因运河而兴,凭煤炭而盛。

济宁作为水运资源大市,通航里程约1100公里,约占山东省内河航道里程的70%,南四湖沿岸分布着港口企业53家,拥有水运企业157家。济宁又是一座传统的煤炭资源城市、制造业大市,是全国八大煤炭基地之一,亟需新旧动能转换破解能源依赖消耗、城乡环境污染的困境,纵贯济宁的大运河成为了推动济宁转型发展的重要支点。

2019年12月,市委、市政府从城市长远发展、水环境环保、运河文化传承、物流产业发展等角度出发,作出了“以济宁能源为主体,以梁山港为龙头,组建济宁港航发展集团,整合全市港航资源,全力打造北方最大的内河航运中心”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国际视野、开放思维、创新举措,建设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现代化大港口,扛起“强港航、畅物流、兴产业”的历史重任,畅通标准化运输大通道,推动港产城发展大融合,全面打开济宁通江达海、连接全国、通向世界的大格局,拉开了济宁港航产业大发展的序幕。

做实基础

2020年5月组建济宁港航聚力引擎

济宁港是全国28个主枢纽港之一,全市港航资源丰富,大大小小的港口企业50余家,但多数港口仅以货物装卸为主营业务,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同质化竞争严重,南四湖周边港口“小散乱低”,规模小、分布散、布局乱、效益差,港口间功能定位重合,缺乏总体的规划和协调。加快全市港口资源集约整合,提升港口品质和经营效益,走集约化、规模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势在必行。

2020年5月,在市领导的高度关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济宁港航发展集团挂牌成立。市国资系统上下同心、齐心协力,站在全市发展大局谋划,将港航产业资源转变为发展优势,瞄准京杭运河港航运营标准化先行者、内河联运集装化示范者、智慧物流绿色化创新者、港产城协同发展推动者的目标定位,坚持“北部联接一带一路延伸、本部区域整合集聚提升、南部融合长三角生态拓展”3大市场经营理念,打造“梁山铁水联运物流园区、任城区临港物流园区、邹城临港产业园、微山临港工业园”4大联运枢纽,依托智慧港航管理、智慧物流服务、打造商品交易3大平台,协同推进港口运营、船舶运输、港航建设、船舶与集装箱制造、综合物流、金融服务、大宗商品贸易与信息服务等8大业务板块,全力构建“智慧港航+”协同发展生态圈,为济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下转3版)

新闻推荐

农技人员来授课 田间地头变讲堂

本报记者万德龙通讯员张林孙明海记者昨日从邹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秋种以来,面对前期降水量偏大、土壤含水量高,小麦整地...

邹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