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药材“撬动”大产业 记市农科院中药材科研创新团队

济宁日报 2021-04-19 10:50 大字

本报通讯员

米真如李印峰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经历过疫情的肆虐之后,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中医在应对重大疫情中的作用,而中医持续辉煌发展的溯源之地就是“好药材”。在济宁市农科院,就有一支专注于中草药绿色栽培技术研究的科研创新队伍,他们长期坚守在中草药种植一线,专心从事中草药新品种的选育、配套绿色栽培技术研发及中草药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为鲁西南地区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敬业求实硕果丰盛

从事农业科研需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而中草药栽培管理更具有长期性、时令性和季节性等特点,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科研课题和工作任务。在不断研究实践和攻坚克难过程中,他们成功解决了很多生产中突出的问题,在中草药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任务13项次,济宁市科技计划项目6项;参加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1项(次),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发明专利授权3项,取得各级成果奖励11项次,近年来发表科技论文23篇,并多次获得山东农学会药用植物专业委员会优秀论文奖。目前在研省级项目4项,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多次受到各级专家领导的认可与肯定

科企合作共谋发展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培育新型农民,是中药材创新团队在新时代的社会担当。为充分发挥“中药材创新团队+基层农技推广+新型经营主体”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加强中草药新成果、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全力促进济宁市及周边地区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长期以来,中药材创新团队与山东兰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四季园苗木公司、济宁蓝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济宁市玉卉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农林企业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该团队根据企业和市场需求,结合不同区域中草药生长特点,合理布局粮药间作、林药间作等栽培种植模式,不断优化新品种选育方案,持续开展农民培训等活动。在团队的指导下,济宁市玉卉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的林药间作、粮药间作模式获得2020年度山东省主推技术。

心系三农服务基层

团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倾力谱写了一曲支农、富农、和谐的时代赞歌。疫情防控期间团队通过电话、微信等工作平台,及时掌握和调研济宁市中草药产区的复工生产和种植开展情况;协助企业抓防疫保生产,用实际行动诠释农业科技人员的责任与担当。团队重点围绕绿色、提质、增效,进行中草药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在邹城市看庄镇、泗水县杨柳镇、兖州区小孟镇等多个区开展包区服务,服务企业、种植大户20余家。通过包区服务开展农业技术服务百余次,为企业和种植户解决具体技术问题、难点问题,深受农民朋友们的喜爱。

市农科院中药材创新团队把学术扎根在土壤上,长期摸爬滚打在山间林下、田间地头,为培育出具有药效好,能安全使用的中药材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新闻推荐

山东能源集团一把手李希勇病逝,曾主导百亿级海外并购

记者|席菁华山东能源集团一把手李希勇因病逝世。4月11日,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兖州煤业,600188.SH)公告称,该公司董事长...

邹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邹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