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巢“凤凰”展翅高翔 记全市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张士山

济宁日报 2020-10-28 13:36 大字

十八盘下生机盎然,小沂河畔景象万千。2010年秋,在天津打拼了10多年邹城市田黄镇瓦曲村人张士山,毅然回到老家创业,办起了金鲁瑜针织品有限公司,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返乡创业能人。如今,公司拥有全自动电脑裁床、印花设备等现代化生产线,在天猫设有旗舰店;产品远销国内多个地区,出口法国市场,线上线下年产销总额过6000多万元,年利税200多万元,带动周边300多名富余劳动力就业。

为求致富,怀揣梦想外出打工

1995年,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张士山揣着家中1.5万元“老本”和2万元借款,携妻带子去天津开了一家服装加工点。摸爬滚打10年后,他认识到企业要想快速发展,必须自己创业,拥有自主品牌。2005年,张士山在当地开办了一家小型制衣厂。建厂初期,由于规模小、资金少,客户对这样一个小加工厂不怎么信任,也不敢放心地将订单交给他。怎么办?此时的张士山没有退路,他多次与客户进行沟通,承诺一定保证产品质量,一些客户最终被他的诚意打动了,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签订了业务订单合同。接下订单后,他立即组织员工加班加点生产,每天晚上他都陪伴工人加班至深夜,确保如期保质交货。就这样,张士山和他的制衣厂以诚实守信获得愈来愈多的客户信赖,订单纷至沓来。

不久,张士山在天津注册了“鲁东”牌商标。从服装设计到制板,从裁剪到缝制,从锁眼钉扣到整烫包装,服装生产的全过程他都亲自把关。正是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严格把关,他生产的产品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求,深受客户的青睐和好评。

为求发展,满腔热忱回乡创业

招工难、工人工资高、扩租厂房难,是张士山面临的三大难题。这时,当地党委政府向张士山伸出“橄榄枝”,极力邀请他回家创业。“领导们一点拨,我觉得道路宽了,信心足了,更何况,在家门口创业,能照顾家人,心里还踏实。”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士山满怀深情地说。

2010年9月,张士山举家迁回田黄,注册成立金鲁瑜针织品有限公司,并着手筹建新厂。当地政府帮助完成土地审批、环境保护评估等一系列审批手续,积极协调建设用地,完善各类配套设施。2011年1月,新厂建成投产。当年公司发展省、市级代理商20个,年产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2012年,投资200万元,完成了二期标准裁剪车间建设工程;2017年7月,改制为济宁金鲁瑜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在邹城和泗水设立了2个分厂。

为求感恩,满怀真情回报家乡

为增加群众收入,他积极安置300多名当地富余劳动力到公司工作;多渠道宣传推介镇里的优惠政策,动员周边外出打工小有成就的农民回乡投资兴业。据调查,田黄镇现有十几家返乡农民创办的服装或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为1000余名农村富裕劳动力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他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还为回乡创业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2012年7月,吉林美术学院动画设计专业邹城籍毕业生孔凡冰初来“金鲁瑜”公司应聘时,他感觉这里太偏僻了。“如果你真有能力,厂里生产的儿童纯棉内衣和保暖内衣将全部印上你设计的图案销往全国各地。”张士山的一席话让他最终选择留下来。

“企业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离不开人才的储备。”为了留住这名来厂里工作的首位本科大学生,张士山除了在生活上给予特别照顾外,还为他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孔凡冰不负众望,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里就设计出了52个童装图案,其中有10多个得到应用。

关注困难职工;多次捐资助学;每逢春节,带上节日礼物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遇上了好政策我发家致富了,要为父老乡亲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做点力所能及的实事、好事。”张士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新闻推荐

太平镇:环卫一体化 镇村展新颜

近年来,邹城市太平镇以“环境优化、村庄美化、家园净化”为导向,不断推进环卫一体建设,镇村环境面貌实现美丽蜕变。立足镇、...

邹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邹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