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中心店镇东傅村流转土地、创建基地、搭建平台,让小草莓带领村民奔小康 “后浪”奔涌的“莓”好生活

大众日报 2020-10-12 09:38 大字

□ 本报记者 王浩奇 姜国乐

本报通讯员 孔林林 程明明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邹城市中心店镇东傅村因地制宜发展草莓种植,通过流转土地、创建基地、搭建平台,实现村庄跨越式发展。火红的草莓吸引年轻的“后浪”们返回家乡创业,并走上了小康路。

9月20日早晨6点,东傅村草莓种植户张建新和杨翠小两口骑着三轮车拉来了草莓苗,今天,他们要在这两个新承包的大棚里栽下第一茬苗子。杨翠是曲阜人,是一名会计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在杭州的一家房地产企业上班,怎么会来到邹城成家立业?

问到这里,杨翠露出了羞涩而甜蜜的笑容:“因为爱情。”中心店镇的草莓口感好、个头大,早已名声在外。杨翠说:“我是因为草莓和张建新结下的缘分,朋友带我来这儿采摘草莓,正好是来的他家,就和他认识了。我们就想着扩大草莓产业,慢慢地两个人一起努力。作为年轻人,一定要努力奋斗,才能有回报,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年轻人有干劲,产业发展更有前景。今年,东傅村打破村庄界限,跨村流转了81亩地,投资1500万元,新建了20个大棚,继续扩大草莓种植规模。杨翠小两口看上了新片区的好位置,第一时间申请承包了两个棚。杨翠说:“一个棚去掉本,纯收入在4万元到5万元。我们家4个棚,5亩半地,收入有20多万元。”

作为回到农村创业的“新农人”,张建新、杨翠夫妇深知草莓种植中土壤、用水、育苗等关键技术的重要性。他们定期去济南参加培训,运用新技术,改良土壤,进行无土育苗,使用净化水滴灌设备,不断提高草莓品质。今年的两个新大棚里就种上了从济南引进的假植苗,这种苗子不仅成活率高、产量高,而且上市时间更早,经济效益更高。

张建新笑着说:“虽然很辛苦,但是到草莓丰收季节,浑身就充满了干劲,我们的美好生活不就是这样干出来的吗?”这边,张建新给大棚覆盖遮阳网;那边,杨翠带着工人栽苗子,小两口干劲十足。杨翠说:“我觉着有孩子、家庭和草莓事业,加上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这就是小康。”

“张建新、杨翠夫妇可以说是我们村第一个承包大棚的人。村里把大棚建设好,配套好水、电,并且提供技术服务保障,提供一个好的就业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村种草莓。”村党支部书记程学良告诉记者。这几年已经有10多名像张建新、杨翠夫妇一样的年轻人回到村子,投身草莓事业。

据了解,东傅村已有近20年草莓种植历史,全村已发展陆地草莓3000余亩,建成温室大棚860余个,果品年产量6000吨。“富东牌”无公害草莓远销北京、天津、江苏、河北等地,农民人均增收3000多元。同时,村里依托成立的福美来林果种植基地,扩大流转土地规模,发展转租、转包等共享经济,建设高标准农家乐,打造集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于一体的邹城近郊游首选地。

新闻推荐

聚力环境整治 邹城向美而行 唐村镇

优化镇域环境共创美好家园今年以来,邹城市唐村镇以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为总抓手,突出以人为本、宜居宜业,不断夯实责任、创...

邹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邹城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