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变“屏对屏”,上半年济宁市线上招商成效显著 十强产业到位内资331.1亿元
本报记者 宋娜
面对新冠疫情的严峻形势,全市投资促进系统及时调整思路,改进工作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开展线上招商、不见面招商,改“面对面”交流为“屏对屏”沟通,开展网上推介、网上对接洽谈、网上签约,确保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不减、热情不降。今年上半年,全市“十强”产业到位内资331.1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8.8%,各县市区均已完成“双过半”任务。
围绕十强产业,编制重点招商项目260个
全力开展线上推介活动,紧紧围绕省、市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抓好建链、强链、延链、补链工作,有针对性的策划编制重点招商项目260个。围绕“两高两新”产业,编制产业招商项目32个,编制蓼河新城、运河新城、颜店新城、西部新城四个新城招商专案,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招商专案,通过线上方式高频次、大范围地对外推介发布。
同时,全市投资促进系统创新方式,开展“网上洽谈”活动。收集编发500强、行业百强企业名录57个,并根据济宁市产业链条,初步确定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央企、知名民企中的重点目标企业,制定招商专案,线上与客商开展对接洽谈,促进一批合作项目进展。
创新线上签约模式,完善线上服务
上半年,济宁市创新开展线上签约活动。2月13日,组织举办全市第一个线上签约活动“两高两新”产业项目线上签约仪式,线上签约13个项目,总投资90.65亿元。6月30日,线上参加山东省第二届儒商大会暨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济宁市分会场举行了系列对接活动,线上签约13个项目,总投资85亿元。指导帮助邹城市、曲阜市、汶上县、太白湖新区等县市区,采取“主会场+分会场视频连线”模式,成功举办网上签约活动。
对于已落地的项目,大力推行网上办公,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网络问政、市长热线等在线受理投诉问题,提高服务效率。对于已签约的项目,组建项目推进专班,以“店小二”式的服务,简化各项手续办理,力促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对于已接洽、在谈的项目,通过邮件、电话、微信等方式,与投资者保持密切联系,加快项目推进。
正是基于线上招商扎实推进,在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阶段后,促成了线下的多批次“走出去”、“请进来”对接招商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北京、上海、苏州、深圳等地开展“面对面”招商,推动合作项目,取得良好成效;正威集团、中国建材集团、宝能集团、万达集团等80余批次客人先后到济宁市考察对接项目。
利用大数据挖掘招商资源,精准招商
近期,济宁市正与专业公司合作,开发建设“济宁市大数据精准招商云平台”,旨在利用大数据挖掘招商资源、锁定招商目标,开展精准招商。
该平台建设完成后将实现大数据分析梳理济宁市“十强”产业,构建济宁“产业链图谱”和“补链图谱”,从而寻找目标招商企业。同时,利用大数据绘制企业关联图,分析招商路径,梳理潜在招商对象;利用大数据建立济宁产业资源地图,展示济宁产业和企业情况;利用大数据多维度、精准检索和查询企业信息等。
不仅如此,济宁市还将进一步完善线上服务机制,通过完善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网络问政、12345市长热线、接诉即办等线上意见建议的收集、处理和反馈机制,同步推进网上受理与后台办理工作,确保对问题的及时办结和回复。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防控和审判执行工作双重考验,邹城市人民法院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围绕中心工作和重要决策...
邹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邹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