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灯游园,创新儒家文化新体验 孟府夜游启动的背后
□ 本报记者 孟一 姜国乐
本报通讯员 赵海存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7月20日,当记者来到古树遮蔽下的孟府,优美的《诗经》唱词,伴着悠扬的古乐演奏迎面袭来,让人萌生出一种误入桃花源般的惊喜。
孟府开启夜游模式,是特殊市场环境下的倒逼,更是文化嬗变下的必然。7月1日,千年孟府首次在夜间开门迎客,在充分糅合了体验性内容后,以一种不同以往的面貌示人。提起推出夜游的初衷,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胜表示,疫情之下景区有增加收入的需要,但更多是因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到了必须要创新呈现方式的重要关口。
“夜幕之下,体验活动和适当商业属性的植入,为文物景区平添了一抹难得的烟火气,让游客离‘孟子’更近了。”“三孟”保护中心主任赵红莲介绍,为增加游客对儒家文化的体验,景区每晚7:30—9:00对外开放,以传统迎宾礼引客入府,辅以现场演奏和演唱的雅乐,为夜游营造出古韵荡漾的意境。
和白天以视觉为主的游览不同,乐音会成为视觉受限下更为重要的感官引导。对此,邹鲁礼乐团推出了《梦回孟府》《礼乐颂》等适合晚上聆听的原创孟府雅乐,乐曲采用琴、瑟、埙、篪、笙等古八音乐器,现场演绎雅乐正音、金石之声,带游客穿越回遥远的过去。
与此同时,孟府夜游摈弃了夜场景观中常会用到的灯光秀,仅仅点亮了悬挂在殿堂廊檐上的灯笼,配上专为引导游览路线而设置的红灯,时亮时暗的门堂祠楼、廊道路巷、碧瓦飞甍、雕梁画栋,为深宅大院烘托出了更强的神秘和沧桑感。
在孟府夜游的设计团队看来,夜游的基础源于氛围营造,成败则要看活动设计。邹城文旅局一方面利用全新的“仉盟人”文创IP,为夜游孟府量身定制了手工DIY小灯笼,游客入园先得动手把印有孟母教子小插画的手工灯笼装起来,再用自己的双脚“点亮孟府”;另一方面深入挖掘孟府中可以进行体验项目转化的文化内容,开拓出三迁妈妈书屋、射礼体验中心、公益国学讲堂、孟府养生堂等空间,推动旅游形态由静向动转化。
在三迁妈妈书屋,孟子后裔曾经读书学习的地方,景区不仅布置了古风桌椅和有趣的文创产品,还有文化志愿者专门给小游客们讲传统文化故事;而在射礼体验中心,游客们则可拈弓搭箭,过一把大侠瘾……当一个个活动在提着灯笼游园的过程中串点成线,孟子思想也找到了新的呈现方式。
“虽然我们做了很多创新,但在迎合现代人需求,尤其是年轻人喜好上仍然存在许多困惑。比如在创新度的把握上,想要做到设计内容既保证传统文化原汁原味又符合游客新奇审美的统一其实并不容易。”赵红莲说,文化类景区搞夜游不能盲目效仿普通网红景点,只有摸索出以文化为轴的创新之路才能赢得市场、历久弥新。
新闻推荐
本报邹城讯(通讯员孔泽张新颖)日前,邹城市第二届港航企业防汛抢险消防暨船舶水污染、水上救援联合大演练活动在荣信港举行。...
邹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邹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