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民间艺人孔庆泗在石刻工艺基础上创作抗疫主题树叶画,为一线英雄加油助威 把力量刻在树叶上
▲抗疫作品《党员宣誓》 ▲树叶二维码▲抗疫作品《万众一心》□ 本报记者 王浩奇 吕光社
本报通讯员 张长青
一把刻刀、一片树叶,边刻边吹,还不时对着阳光构思、校正,埋头1个多小时后,3位医护人员身穿防护服对着党徽宣誓的画面,便呈现在一片手掌大小的法桐叶上。叶脉之间,医护人员的眼神、紧握拳头的肌肉,甚至口罩的挂带均清晰可见,栩栩如生的抗疫形象瞬间给人以力量。
3月18日上午,天空湛蓝,春日暖阳照进邹城市石墙镇大石一村的一座二层小楼里,民间艺人孔庆泗正在窗后专心伏案,创作一套抗击疫情主题的树叶画。“我觉着艺术的一大功能,就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能给人以前行的力量。”孔庆泗说,他从3月初开始发挥自身特长,创作抗疫主题的树叶画,现已创作10幅,“每次雕刻的时候,就好像我也在抗疫一线。”作为邹城市上九山刻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坚硬的石头到纤薄的叶片,孔庆泗的创新、挑战诠释了一种刚柔之道。
从石上刻字到叶上刻画
今年48岁的孔庆泗和石刻结缘已经有30多个年头了。14岁上初中时,同学们之间习惯用小刀在橡皮上刻上自己的名字或者一个简单的图案,来做自己专属的记号。干什么事一向专注、认真的孔庆泗做的记号既精细又好看,很受同学们羡慕。在大家的鼓励下,他开始学着村里的石匠,尝试在石头上刻字。21岁时,他考上了邹城职业中专,学校后边有一座常青山,他一放学就去山上找好看的石头,抱回家里刻字。
虽然没有拜师学艺,但孔庆泗对石刻非常感兴趣,也善于钻研。平常出去时,十分注意景区等场所的石刻作品。他曾多次爬泰山、峄山等景点,对石头上刻字的笔画粗细、深浅、走向、轻重等倍加上心。回来后,就凭着记忆自己雕刻。“小时候,村里的石匠为农户盖房子时,经常在大门门边的石头上雕刻上寓意吉祥的文字或图案,那是一种谋生的手艺。现在农户盖房子时的手工石刻已被更精致的瓷砖代替。而现在,我把石刻当做一种文化、一种艺术来对待。”孔庆泗说。
2017年到2018年,孔庆泗曾在家乡的上九山风景区工作,采用山上的石头为游客雕刻文创产品。每到深秋,各种树上的叶子成片地落下。“随便捡起一片,它都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美丽。”孔庆泗说。他一手拿着刻刀,一手捡起一片树叶,很快就灵光一现:树叶是一种容易勾起人们回忆的事物,又有着自然轮回、落叶归根的特殊意义,如果能在叶片上刻出树叶画,岂不妙哉?
“从坚如磐石到薄如蝉翼,虽然下刀的力度、幅度不同,但是其中的构思、规律都是一样的,都需要平心静气、专心致志。”创作树叶画一段时间以后,他发现,这一刚一柔之间有着内在的统一性。
叶片上刻出硬币大小二维码
在孔庆泗的创作工作室里,放着一件被精心装裱起来的树叶画——一个二维码,记者习惯性地拿出手机扫了一下,随着“嘀”的一声,立刻显示出孔庆泗的微信号:“雕刻创艺达人孔庆泗”。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画的下边还贴了一枚1元硬币。孔庆泗介绍:“意思是这片树叶上雕刻的二维码和硬币一样大,这件作品以最小的树叶二维码雕刻打破了福布斯世界纪录。”
孔庆泗说,要想雕刻出精美的树叶画,要经过多个环节。首先要在秋天的时候收集落叶,他一般收集家门口附近的法桐、银杏和槐树树叶,要选择厚度一致、没有虫害的完整树叶,尽量在秋后收集,夏天的树叶水分大,容易霉变。树叶收集回来后需要夹在书本里进行五六天的压平,为防止霉变,中间需要勤加翻晒。翻晒好以后,就可以收藏起来备用了。创作时,一般先要对着阳光或灯光构思,然后再用铅笔在上边作画,最后一步就是根据画面进行雕刻。
围绕着一个“刻”字,孔庆泗不断挑战自我。近年来,他开始尝试在灯泡上雕刻图案。定锤、使劲、加力,一把2斤多重的铁锤敲打刻刀,在灯泡上叮叮当当地敲打出各种图案。他曾经历时一个多月,在一个灯泡上雕刻出一幅百子图。这件作品共敲打约15万下,力度需要恰到好处,刀痕深0.3—0.5毫米,灯泡脆弱,一下不注意就会前功尽弃。凭借这件作品,孔庆泗打破了“扛旗世界纪录”。
基于石刻文化,创新、升级出树叶画、灯泡雕刻,对艺术的极致追求铸就了孔庆泗的工匠精神。近年来,凭借各项绝技,孔庆泗多次受到邀请,登上中央电视台《艺览天下》《综艺盛典》,以及吉林卫视《高手在民间》、山东卫视《老有才了》《让梦想飞》、云南卫视《了不起的你》等节目。
“艺术不能当饭吃,可我依然坚持”
作为普通农民,艺术理想的丰满总要面对现实生活的“骨感”。孔庆泗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培养成人需要很大一笔费用。因为这些敲敲打打、叮叮当当的手艺,并不能带来什么经济效益,妻子起初并不怎么支持他。“如今孩子们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等他们安了家、结婚生子后,那时候我才能有更多时间放到雕刻上。”孔庆泗说,为了生计他曾干过一些小生意,还伺候着3亩薄地。他现在一边给做保险业务员的妻子当助手,跑保险业务,一边搞艺术创作。经常白天工作,晚上9点后开始创作,很少在零点之前休息。
“我也明白,真正能靠非遗、靠艺术吃饭的很少,可我依然坚持去做,就是因为对这项手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舍不得它就这样消失了。”孔庆泗说,往往山上越危险的地方越有好石头,为了找到好看的石头,他经常在山上待很长时间,挂破裤子、受点皮外伤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这些手艺以走进课堂的形式传承下去。可是,因为产生不了像样的经济效益,很少有人愿意学习。
现在,孔庆泗已经开始尝试着让自己的手工艺品走市场化的路子。他发现,把刻有精美画面的树叶装裱进精致的相框出售,很受大家欢迎。
“下一步我打算走私人订制的路子,为客户制作具有特殊意义的树叶画。”孔庆泗说,如果能得到大家认可,他可以通过电商渠道为有这方面情结的客户创作全家福、情侣照等树叶画。在他看来:“雕刻这项工艺最值钱的地方就在于‘手工’二字。如果真有一天走上了市场化、产业化的路子,我将把这项手艺坚持到底,传承真正的文化和工匠精神。”
新闻推荐
本报济宁3月19日讯(记者唐修岳)今天下午,全市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召开。省人社厅二级巡...
邹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