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八这天,齐鲁大地上曾陆续兴起喝腊八粥、做腊酒、施舍、穿耳、解痘瘟等风俗,像化石一般,有的倔强地露在地表,有的深埋于时间长河中 一碗腊八粥 热盼新年到

大众日报 2020-01-02 10:03 大字

□ 本报记者 卢昱

腊月初八一到,年味儿渐浓。北方民谚曰:“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古代,先民们在十二月举行“腊祭”,那时腊日没有固定日期。在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晋代以后,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为“腊八”。后来传说佛祖于这天成道。为了纪念他,北宋东京(今河南开封市)各大寺庙都在这天举行浴佛会,做七宝五味粥。此后,腊日、熬粥这两个元素合二为一,演变成腊八粥的习俗。

在齐鲁大地上,腊月八日这一天,曾陆续兴起喝腊八粥、做腊酒、施舍、穿耳、解痘瘟、扫屋等风俗。这些民俗,像化石一般,有的倔强地露在地表,有的深埋于时间长河中。

腊八粥所用食材在不同时期、地域,各不相同。在明代,刘若愚《明宫史》中记:“初八日,吃腊八粥。先期数日,将红枣捶破泡汤。至初八日,加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供佛圣前,户牖、园树、井灶之上,各分布之。举家皆吃,或亦互相馈送,夸精美也。”这说明,明代腊八粥,除供佛圣外,还需祭园树、祭井灶。在邹城,这种风俗沿袭至今,在东部乡镇仍有往院里果树上抹“腊八粥”的习俗,如桃树、石榴树、梨树、枣树等。据传说,果树喝了“腊八粥”,来年结果多。剩下的粥,倒在瓦盆里,自然凝冻,留到年底也不会坏。

到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道:“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圆,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并用红枣、桃仁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

《红楼梦》第十九回中,贾宝玉向林黛玉讲腊八粥,说是林子洞中的耗子精要熬腊八粥,山下庙里果米最多,“米豆最多,果品却只有五样,一是红枣,二是栗子,三是落花生,四是菱角,五是香芋”。

正宗的腊八粥,熬成后应是红的。旧时有钱人家要撒以青丝红丝,再在粥面上用白糖撒上“喜”“寿”“福”字,然后馈送亲友。而在德州,腊八粥用八种粮食和果品制作,其中必定有枣,象征吉祥。腊八粥的枣是“早”,栗子是“力”,就是早下力气,争取明年五谷丰收。要把腊八粥做得稠一些,黏糊糊的,黏是“连”的谐音,意味着连年丰收。即墨把腊八节作为农家的节日,据说取自“七人八谷”,是对谷的纪念。

通过谐音,赋予节日非凡意义,是传统文化的底色之一。腊八这一天,人们把蒜瓣放到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而腊八蒜与腊八算有关,民谣唱道:“腊八粥、腊八蒜,放债的送信,欠账的还钱。”过去,债主会在年前派伙计去催债,送上一些腊八蒜,含蓄表达收账意图。

腊八了,打开家里粮仓,花生、赤豆、小枣,薏米、江米、黄米,或多或少,不拘一格。热气腾腾一锅大杂烩,一年的福根儿都融在一碗粥里,呼噜呼噜喝个尽兴,热盼着新年到来。

新闻推荐

郭里镇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

今年以来,邹城郭里镇紧紧围绕惠民利民工作目标,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努力打好“五张牌”,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打好“教育牌”。...

邹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邹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