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西关小学:让传统文化教育绽放出新的生机 YMG记者 庞磊 通讯员 于纬华 摄影报道

烟台晚报 2019-12-26 10:47 大字

资料片传统文化润童心,书香养正端品行。作为福山区一所老牌学校,西关小学深耕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教育与课程整合、七彩课堂、养成习惯、主题活动相结合,完善经典、常识、技艺三足鼎立的教学内容。定期通过经典诵读、国学体验、甲骨文化进课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途径,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延伸至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横向到底,纵向到边,不留死角。

传统教育全面铺开

开设六大国学校本课程

“衣贵洁,不贵华”“对饮食,勿捡择;食适可,勿过则”,熟读《弟子规》两个月后,一年级小学生的变化让家长们对西关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赞叹不已。家长林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女儿十分挑食,穿衣服也是挑三拣四,没想到上学后没多久,就跟换了个人似的,还时不时地教育自己不挑食、不乱花钱。

隆冬时节,记者走进福山区西关小学的校园时,郎朗诵读声响彻教室内外,学生们陶醉于其中,怡然自得。“我2012年来到西关小学,就开始重点抓传统文化教育,我认为小学阶段是学习传统文化最好的阶段。”隋云乐担任西关小学校长6年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的传承,在小学语文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如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相结合开设了诵读课,为了满足学生阅读需要,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新语文阅读考级读本》。一至五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国学课,在不增减课时的情况下,巧妙地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各学科之中。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中,隋云乐注意到,国家课程中有关国学的教育内容较少,而作为国家小公民的学生却应该从小了解祖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为此,学校每周五下午开设六大国学校本课程:京剧、剪纸、吟诵、甲骨文、陶艺、国学操,作为国家课程的有力补充。

传统教育与养成习惯相结合打造“悦”文化

养成教育古而有之,“黎明晨起,洒扫庭院”,是古人家庭的养成教育;“吾日三省吾身”,是古人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结果。西关小学取其精华,通过晨诵国学、午练汉字、课前吟诗、共读经典四种形式,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品德、习惯。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器。在传统文化教育的浸润熏陶下,西关小学近几年提出了“悦”文化的概念。主要内容涉及悦读考级、悦读展示、发放护照等。据西关小学业务副校长林玉兰介绍,为了打造“悦读”书香校园,夯实学生文化底蕴,“悦”读考级已经成为常规性活动。在内容上既有古诗古文,又有经典阅读,在形式上采用集体齐诵和单个抽查,在流程上采用班级初赛和学校复赛相结合的方式,对在校的学生全面进行考级过关,随着活动的结束,各级部的小状元、小举人、小进士、小贡士和小秀才也应运而生。

悦读展示,是指每学年举行一次读书节,现在已经历时第四届,本届读书节以“书香养性,德行日进”为主题,五个级部分别以“忠”“孝”“礼”“智”“信”为内容,采用舞蹈、吟唱、歌唱、国学操的形式,师生同台展示一年来国学学习的成果。通过读书节活动的开展,在全校师生中形成了学国学、教国学、品国学、用国学的热潮。为了真实记录学生读书的成长历程,学校为每个学生颁发了一份“悦读护照”,记录孩子们背诵和阅读的篇目,根据学生的阅读数量每学期评出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状元五个级别。学生还可以凭此护照借阅“阅读书吧”和“学校图书馆”的图书。

“一主两翼”彰特色甲骨文风进课堂

众所周知,福山区作为甲骨文之父王懿荣的故乡,开展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结合王懿荣纪念馆建立这一优势,西关小学以语文教学为主渠道,以美术课和高年级社团为两翼的“一主两翼”甲骨文教学模式。同时结合甲骨文教学,组织研发“汉字与美德”系列校本教材,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通过绘画、字源探究、字形字义解析等不同方式,学习汉字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渊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孩子对汉字的认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让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学校又一张特色名片。

在对家乡文化的传承和开发过程中,甲骨文书法教育已经有计划地走进学生的课堂。“我们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甲骨文教学领导机构,做好工作规划,精心安排课时,积极稳妥地推进,使甲骨文书法教学工作逐步规范化、常规化;充分利用德育、升旗仪式、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校园宣传栏、教师小黑板、校园专题网站、校报等途径,营造校园学习甲骨文的环境;构建了以语文教学为主渠道,采取集中讲解和分散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加强甲骨文200字的认读和硬笔书写技巧训练;以美术课为抓手,加强甲骨文软笔的书写技巧训练的“一主两翼”的甲骨文教学模式,为了使学生的书写练习落到实处,学校专门设计了《书香文苑》书法练习本,设计精美,做到学生人手一本;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借助特长班、作业展评、优质课评选等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师生学习甲骨文的积极性。”西关小学教务处副主任赵宗芝称。

一步一个脚印深耕细作,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名气在全市叫响。2016年12月23日至24日,山东省传统文化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暨首届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年会在孟子故里邹城召开,山东省探索传统文化教育新途径,推出了首批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校,西关小学荣列烟台市六所实验校之中。

在日积月累的传统文化浸润中,学生素养的提升有目共睹。据隋云乐介绍,学生每学期的古诗词积累量在60首以上,课外读物的阅读量人均在100万字左右,学校多次被烟台市教科院评为“优秀诵读团体”“读书征文优秀组织奖”。自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以来,学生也在逐渐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特别是久读经典,让他们学会了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代圣贤的品质,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2019年,作为山东省首批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西关小学将焕然一新。届时,学校将增加占地面积113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将达到14491平方米,建筑面积将达到12000多平方米,各类活动室配套更加齐全,并将增加报告厅,运动场也将扩大到200米环形跑道和100米直跑道的塑胶操场,未来的西关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将绽放出新的生机。

★新闻延伸:

福山区西关小学,始建于上世纪初期,原名仁德小学。历经近百年的发展,学校占地面积14491平方米,改扩建后建筑面积将达到12000多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2个,共有学生1735名。有教师93名,教师全部为本、专科学历,其中市级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人选)3人,区级名师、名校长(人选)2人,区级学科带头人5人。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首批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验基地”、山东省“创新教育先进单位”、“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优秀试验基地”、“国防教育特色学校”、“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省级示范学校”、“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基地”、“中小学安全文化建设重点研究基地”、“首批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烟台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小学教学示范学校”荣誉。

新闻推荐

田黄镇推进流程再造见成效

今年以来,邹城田黄镇以“七办五中心”行政体制改革、部门整合为契机,进一步梳理制度化流程再造,形成了“田心服务、提升满意...

邹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邹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