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风景 院院优美 家家和谐 看邹城市大束镇钓鱼台村的变迁

济宁日报 2019-08-18 09:28 大字

本报记者 张彦彦 本报通讯员 刘琦

秋来夏往,阳光明媚。位于邹城市大束镇镇驻地东侧的钓鱼台村,南倚林木茂盛的鸿山,北邻文化底蕴深厚的葛炉山,村北的簇簇葵花叶如蒲扇、花若金盘,茁壮挺拔;路旁鲜艳的百日草迎风绽放,连片的花海宛若彩色的丝带。在休闲广场上,孩子们正在嬉戏玩耍,农闲的妇女们正伴随着优美的乐曲欢快起舞,在这里,一幅幅生动、祥和、闲适、和谐的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在村西,几台挖掘机正在紧张施工,一辆辆运输车来回穿梭,这忙碌的场面正是钓鱼台村新引进的华大农业项目。该项目流转以钓鱼台村为主的土地1433亩,项目初期为村集体提供了可观的收入,项目建成后,还将提供180余个就业岗位,促进农民二次增收。村主任朱玉建抑制不住脸上的喜悦:“这个项目是镇里的重点项目,对我们村有很强的带动作用,我们会和项目搞好结合,发展村集体经济,让集体增收,让百姓致富。”

作为全市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钓鱼台村充分利用河道、坑塘两侧丰富的树木、林果资源优势,进行河道、坑塘内垃圾的清理、河岸的修复,配合实施微型公园建设,沿线栽植了桃树、垂柳、睡莲等绿化树木和水生植物,打造出了虺王钓鱼处、二苇沟亲水平台及沿河观景步道等微景观,将昔日群众不愿去、不能去的地方,变成了亲水、休闲的公共场所。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陈凡丽有着切身的感受:“以前村里垃圾随意乱扔,河里污水腥臭,到了夏天苍蝇满天飞。现在,早上有很多老年人来河边锻炼身体,下午闲暇孩子们也来玩耍,村里的环境干净整洁,一点不比城里差。”

村民侯贻燕已经连续几年被评为村里的文明示范户,环境的不断优化让她们全家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村党委开始组织美丽庭院建设活动,我就积极参与。自家庭院的环境卫生上去了,住着也舒服,累了一天回来,看着小院子里花红草绿,精神状态会好很多。”钓鱼台村以“清洁、绿色、健康、文明”为目标,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建设,目前达到邹城市级美丽庭院标准的占总户数的75%,达到文明示范户标准的占总户数的50%,形成“处处风景、院院悠美、家家和谐”的乡村人居环境。

8月5日,周一晚上六点半,像往常一样,村主任朱玉建匆匆吃完晚饭来到党员活动室,此刻其他党员已陆续到齐,钓鱼台村开始了每周两期的夜间“六点半”党课交流活动。朱玉建告诉记者,钓鱼台村始终以党建为统领,按照“双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要求,以抓规范、抓突破、抓提升,开展标准支部达标建设,“3+x”主题党日活动丰富多彩。

作为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领跑者,钓鱼台村还利用村内宣讲广场,讲理论、讲政策、讲文化、讲道德等,提高人们思想境界、道德水平、文化素养;通过评选文明卫生户、敬老文明户等活动,引导群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组织志愿者采取上门拜访、心理疏导、公益帮扶等方式,形成邻里互助、守望相助的良好风尚;开展广场舞大赛、电影戏曲下乡等活动,满足人们文化生活和人际交往需求;利用传统节日,举行庆典活动及节令农时活动,培育文明礼仪,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又宣传了党的农村政策,形成了“出家门看文化,与人交送文明”的良好风尚。

如今,在钓鱼台村,你已经很难再看到成片的花生、地瓜,取而代之的是茂密的桃林、杏林。近几年,钓鱼台村按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整体要求,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荒山绿化等工程,引领群众走生态惠农、果树富农之路,一批批村民拔去了地瓜、花生,种上了桃、杏等林果。目前,退耕还林面积1240亩,占原耕地面积的67%;人均增收每年2000元。

记者感言:乡村振兴不是单一方面的振兴或几个方面的振兴,而是乡村的全面振兴。在钓鱼台村,我们看到,该村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努力改善人居条件,坚持弘扬传统文化,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如今的钓鱼台村美在环境、更美在人心,昔日的贫困山村已逐渐成为全市乃至全省“乡村振兴样板”。

钓鱼台村虺王钓鱼处。通讯员王雅婕摄

新闻推荐

老人迷路徘徊 民警及时相救

8月6日,一名年近八旬的老人在邹城市新北外环路口迷路,在三中队民警的帮助下,迷路老人平安回到家中。据执勤民警介绍,当日上午...

邹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邹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