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所搬到养老院旁,24小时不打烊 农村医养结合,后南宫村做了有益探索

农村大众报 2019-07-29 14:22 大字

回想起7月6日凌晨的那场突发疾病,后南宫村村民孔德金依旧心有余悸:“幸亏诊所离得近,值班医生赶来得及时,不然真的会出大事。”

孔德金今年72岁,身体一直不好,自从村里的养老院正式“营业”,他就在那里长期住了下来。

后南宫村是邹城市中心店镇的人口大村,有2700余口人。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孔令玉介绍,村里上年纪的人不少,60岁以上老人有400多名。

“年轻人都在外地打工,老人们在家,孩子们不放心。我就想在村里建一个互助养老院,让村里老人都住进来。”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后南宫村一开始打算建养老院时,就把村里老人的就医问题考虑了进来。

“当时养老院选址定在了村委会旧址,不过离诊所太远了,老人们就医看病不方便,后来和镇里商量后,我们把村里的诊所搬到了养老院门口。”孔令玉说。

2018年刚过完年,后南宫村的互助养老院建成了。经过召开党员群众协商会议,村“两委”决定暂时只对两类村民放开——60岁以上孤寡老人和70岁以上双女户老人。“我们成立义工队伍,负责照顾住在养老院老人们的生活;规定了诊所必须二十四小时有人值班,并负责定期给老人进行免费体检。”孔令玉介绍,除了建立医养结合的互助养老院,该村还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全村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去年7月份,村里依托养老院义工队伍成立志愿者服务队,针对那些不在养老院住的老人,开展入户服务。据了解,服务队现有十二名成员,均受过基础护理培训。“服务队分成四个小组,三人一小组,定期对村民进行入户服务。”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李东伟介绍说,服务内容包括测量血压、血糖和心率,此外还包括打扫卫生、帮买生活用品等。

经过近一年的入户服务,志愿者服务队摸清了全村60岁以上老人的基本信息和健康情况,并以健康档案的形式保存在村里诊所内,供医生查看。

“通过查看健康档案,我们把全村老人分了几个大类,对有特殊疾病的老人,每个月都进行定期巡诊。”村医孔祥臣笑着告诉记者,这是村里的医养大数据库,很多老人都是在他的劝导下,改掉了不良生活习惯。

新闻推荐

办电时间压缩一半以上办电材料减少为三项 邹城老电工体验办电新模式

□樊鲁鲁张楠“真没想到,从提交申请到项目验收送电,仅用了33天,办电时间压缩了一半以上,办电材料减少为三项。工...

邹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