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在行动

济宁日报 2019-07-16 09:46 大字

本报记者梁琨鲍童摄影报道

今年6月,住建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提出,今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由此,掀起了全国垃圾分类的浪潮。前不久,上海市强制实行垃圾分类,不少人每天都在接受“这是什么垃圾”的拷问?那么,济宁市垃圾分类的情况又如何?记者深入城乡展开调查,结果发现,早在几年前,济宁市不少地区就已试点推行垃圾分类了……

在环保屋 垃圾分类好习惯渐养成

在草桥口社区水景花苑小区,一座用于社区垃圾投放及回收的环保屋,已经运营一年多的时间。分类投放垃圾、称重积分,用积分换取相应的商品,居民们正逐渐培养起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

“李大姐,这次给你积的分,您就可以去换大米或食用油啦。”居民李大姐正拿着家里积攒的废旧纸箱子来环保屋投放,经过工作人员称重后并换取相应的积分。为了更方便居民分类和投放垃圾,环保屋实行“一屋一岗”管理模式,每座环保屋配备一名管理员,管理员经过专业培训,负责宣传、引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登记积分以及垃圾二次分类整理。

“我们每天都会清扫环保屋,将居民当天投入的垃圾进行整理二次分类。”水景花苑小区环保屋的专业管理人员汪女士告诉记者,居民可以按照废塑料类、废纸皮类、废金属类、旧衣服布类、废玻璃类以及危险品这六类不同类型的垃圾进行分类投放,然后有专门车辆转运,进行资源回收。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环保屋运营一年多的时间来,往传统垃圾箱丢弃未分类垃圾的居民是越来越少了,许多居民都会很自觉地把垃圾分好类别,拿到环保屋来称重换取相应的积分。“我觉得这种方式很好,环保屋可以通过垃圾分类回收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虽然一开始感觉有些麻烦。但是,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引导,社区的网格员还经常到家里进行宣传。现在家里人逐渐都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就不觉得麻烦了。”居民李大姐说。

纸箱、酒瓶等为可回收垃圾,方便分类。对于不好处理的瓜果梨皮等垃圾,在城区有些社区也已变成可回收的宝贝。“像废弃的菜叶、瓜果梨桃皮之类的餐前生鲜餐厨垃圾,我们引导居民在家中分类,而后投入酵素罐,进行无氧发酵,产生的酵素可以用于去污、驱蚊、净化、清洁等功效,另外,产生的废渣还可以当做有机肥。让这些令人头疼的不可回收垃圾,变成宝!”环保屋的有关管理负责人刘洪远介绍,目前,已在越河街道西大寺社区建设一处包含酵素罐的环保屋,居民参与投放的餐前生鲜餐厨垃圾,也可以兑换积分换礼品。

“从最初的抵触、怕麻烦拒绝分类,到如今的自觉分类,这个改变虽然艰难,但是我真切地感受到大家的观念在变,分类的意识也已经养成。”任城区城管局环卫处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城区,除了有像水景花苑小区正在运营的环保屋来进行垃圾分类外,任城区城区垃圾分类试点已经落地的企业一家,已在邮电新苑、仙营绿地、仙营小学安装了相应的垃圾分类设施(桶类),并在仙营绿地组装了环保小屋。

“一蓝一灰”

开辟农村垃圾分类新思路

“就垃圾分类而言,在城市推行的难度就够大了,更何况是在农村?”然而,对人们的质疑,全国文明村——邹城市香城镇北齐村的村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农村的垃圾分类也可以做得很科学。

6月10日,记者一行来到北齐村,干净整洁的道路,整齐划一的绿植,宽敞明亮的庭院,最让人眼前一亮还是家家户户门前的垃圾桶。记者看到,区别于常用的家用垃圾桶,这种垃圾桶分设蓝色的可堆肥、灰色的不可堆肥两个桶,每个桶身上都标注出可承装垃圾的具体项目。“剩菜剩饭、腐烂瓜果、零食碎末、饲养动物粪便,禽兽、鱼类内脏,作物秸秆及枯枝烂叶,各类谷壳、笋壳、残次水果等,这些垃圾要丢进可堆肥垃圾桶内。另外,塑料包装壳、废橡胶制品、旧织物用品、泡沫纸品、建筑废弃物、不可用金属制品,其他不可腐烂的生活垃圾则要丢进不可堆肥垃圾桶内。”北齐村支部书记齐士湖介绍,在农村推行的这套垃圾分类,简单方便,而且村民们容易接受。

每天早上七点,村里四名垃圾分拣员将各家各户的垃圾袋回收到管理站,再开袋分拣。分拣员将按照编号,对每户人家分类情况按照“优、良、合格、不合格”进行评定,给与积分。村民每个月凭借积分可去村里的垃圾分类管理站兑换洗衣粉、洗洁精等生活用品。现如今,北齐村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村民养成了丢垃圾前先分类的习惯。村民刘丽丽感慨,村里实施垃圾分类后,家里干净了,蚊蝇也少了。

村民在源头分类后,由保洁员分拣,再将可堆肥垃圾运送至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利用站进行处理,采取微生物发酵模式,经过进料、发酵、出料、二次堆肥4道程序后,可产生有机肥料。“有机肥主要有两方面用途,作为奖品奖励给农户或者作为花草种植肥料进行销售。”在北齐村的垃圾分类办公室内,齐士湖指着几个绿色的包装袋说,看着生活垃圾变成包装完好的肥料,村民们都在为垃圾分类拍手叫好。

在全国文明村的带动下,现如今,香城镇已实现100个村垃圾分类全覆盖,走出一条农村垃圾分类“绿色道路”,让垃圾分类这个“小创举”撬动了生态和经济双赢的“大效益”。

记者感言:今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关专家研究提出通过运营垃圾分类去掉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可以减少生活垃圾处理量的40%至60%左右。若实现垃圾分类,环卫公司的清运量、垃圾焚烧厂的处理量势必都将下降,相关费用也会随之减少。通过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对土壤、水、空气的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意识,愈来愈根植在人们心中。实施垃圾分类,能很好地改变过去简单粗暴的垃圾处理方式,系统分类垃圾,使垃圾变废为宝,不仅有效解决了垃圾堆积如山、四面围城的窘境,更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见,施行垃圾分类刻不容缓。

如今,在济宁市部分地区,垃圾分类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对全市市民而言,培养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仍是一项长久持续的事情,任重而道远。因此,定期举行各种级别类型的宣传活动,提升垃圾分类意识,提醒、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改变百姓处理垃圾的固有观念尤为必要。同时,相关工作人员也要做好对设备设施的维修、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持续稳定运行,为垃圾分类创造良好条件,建立垃圾分类投放的长效体系,培养居民垃圾分类良好习惯,为城市环境增添“色彩”,为济宁市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再添力量。

环保屋工作人员把居民送来的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瓜果梨皮等垃圾经过发酵后生产出来的酵素。

工作人员把菜叶、瓜果梨皮等餐前生鲜垃圾投入到发酵罐里。

邹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