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汉武东巡的文化价值
□宋志刚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秦皇汉武东巡,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和文化价值。可以说,没有秦始皇、汉武帝东巡,就不可能有烟台山海文化的厚重、神韵和开拓性。毋庸置疑,东巡文化的资源和优势,必将对烟台历史文化传承、旅游资源利用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和“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东巡“登芝罘”,是烟台悠久历史的重大事件、灿烂文化的重要节点。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由于烟台有着毗邻大海的神秘,仙道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陆域令人崇拜的阳主、阴主、月主三神主和渤海虚无缥缈的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传说,引得秦始皇、汉武帝及王公贵胄纷至沓来视疆察土、宣扬功德,巡游求仙、祭祀天地,创造了丰硕的东巡文化,极大地提升了烟台山海文化的品质,并将仙道文化推向高潮、为海洋文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秦皇汉武东巡经过秦始皇东巡。公元前220年,为了“示疆威,服海内”,秦始皇先后五次巡视全国。足迹所至,北到今天的秦皇岛,南到江浙、湖北、湖南地区,东到山东沿海,并在邹峄山(山东邹城)、泰山、芝罘山、琅邪、会稽、碣石(河北昌黎)等地留下刻石,以表彰自己的功德。此外又依古代帝王惯例,于泰山祭告天地,以表示受命于天,谓之“封禅”。其中,三次东巡“登芝罘”:第一次,公元前219年。《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在海上巡游,方士献言“海上有仙山,仙山有仙人”。秦始皇“于是并勃(渤)海以东,过黄(县)腄(县),穷成山(头),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史记》没有记载颂秦德内容。第二次,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巡并再次登上之罘岛,命丞相李斯书写铭文,刻石立碑,再次向世人表白其文治武功,颂扬功德,以求东方之神福佑。《史记》详细记载了两段碑文内容。第三次,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至芝罘岛附近海域,“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条”。此举既是为徐福“入海求仙人”扫清航路上的障碍,也是在大海上炫耀武力的举动。《史记·封禅书》记载,秦始皇“并海上,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药。不得,还至沙丘崩”。
汉武帝东巡。汉武帝公元前110年至公元前87年八次东巡东莱郡:第一次,公元前110年3月,《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汉武帝东巡海上,首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后,祭祀齐地八神: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其中阴主、阳主、月主,分别位于三山岛(今属莱州)、之罘岛和莱山(今属龙口)。此时方士们借机宣传蓬莱诸神故事。第二次,公元前109年,“复东至海上望,冀遇蓬莱焉”,寻仙无功而返。第三次,公元前108年,东巡时发现巨人脚印,并到三山岛附近“祷万里沙”,以求神灵福佑。第四次,公元前104年11月,祭祀泰山后,“东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验,然益遣,冀遇之”。第五次,公元前104年12月,“临渤海,将以望祠蓬莱之属,冀至殊庭焉”。第六次,公元前102年,“东巡海上,考神仙之属,未有验者”。第七次,公元前94年,“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第八次,公元前89年,《资治通鉴》记述:“上行幸东莱,临大海,欲浮海求神山。群臣谏,上弗听;而大风晦冥,海水沸涌。上留十馀日,不得御楼船,乃还。”秦皇汉武东巡原因秦始皇东巡原因。《史记》等典籍记载和诸多学者考证,观点各异,众说纷纭。笔者认为,秦始皇东巡,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求仙等意图兼而有之,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是视察齐鲁大地统治根基及基本国策施行情况,并有雄视朝鲜和日本、开疆拓土的鸿鹄之志;二是宣扬自己统一天下的文治武功,以《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芝罘“两观刻石”为证;三是人们广为流传的巡游求仙,寻找长生不老之药。汉武帝东巡原因。汉武帝时期,江山稳固,其东巡除雄视朝鲜和日本、祈雨抚民、推行“儒术”外,主要是寻找长生不老之术。东巡创造丰硕文化秦始皇东巡文化。秦始皇东巡,在烟台留下了许多遗迹和传说。如:拜祭芝罘山阳主、龙口莱山月主和莱州三山岛阴主的传说;通往芝罘山初具规模的始皇道;在芝罘岛颂扬功德刻石和其附近东观刻石,石碑虽早已不在,但《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皇帝东游,巡登之罘,临照于海”等记载碑文内容;在方士徐福引领下射杀大鱼的射鱼台;放养御马的养马岛等著名遗迹;以及徐福带领童男童女乘船入海寻找仙山仙人仙药和东渡日本的传说。
汉武帝东巡文化。汉武帝东巡,在烟台则留下了拜祭阳主、月主、阴主,筑城北望海中蓬莱山,以及万里沙祠祈神降雨赐福等传说。
这些遗迹和传说,成为人们向往、游赏和歌咏的对象。唐太宗在《春日观海》中写下“之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的豪迈诗句。东巡文化重大影响秦始皇、汉武帝东巡,对烟台历史影响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民俗风情等各个方面,主要体现在三点:
加速烟台文化与中华文化融合。春秋以前,烟台文化基本属于东夷文化范畴,包括夏商西周时期嵎夷文化、“莱文化”,自成体系。公元前567年齐国灭莱国后,为了稳固经营东方的政治地位,对包括烟台在内的胶东地区采取“因其俗、简其礼”政策,没有完全推行周朝礼制,说明齐文化对“莱文化”影响不大,使烟台地域文化继续沿着原来的山海文化方向传承、发展。秦始皇实行“车同轨、书同文”国策,汉武帝施行“尊儒”政策。秦皇汉武东巡,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国策、政策传播,同时促进了胶东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
基本形成独具特色的仙道文化。在秦始皇、汉武帝东巡求仙推动之下,中国神仙文化在秦汉时期达到鼎盛,因此而兴起的东莱方仙道文化,是道教文化的重要源头,为东汉时期道教文化的兴盛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据《烟台地域文化通览》记载,东莱方仙道文化催生中国道教,其中,兴起于海上诸山之祖———昆嵛山的全真道文化则在元代达到顶峰,使仙道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拓展丰富开放包容的海洋文化。秦始皇、汉武帝东巡使东莱仙道文化滋生了“数以千计”“以万数”的方士队伍,不断探索未知世界。这些求仙活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有力地推动了造船航海业、海外贸易和文化科技的发展。徐福等经辽东半岛、朝鲜半岛东渡日本,扩大了中、朝、日文化交流。《日本国史略》记载:“孝灵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来;公元前109年,即汉武帝第二次东巡后,从齐地东莱发兵渡过渤海,与陆路辽东发兵联合征伐卫满朝鲜,次年灭之,遂在朝鲜建立四郡,并将汉文化在此广泛传播。这证明秦始皇、汉武帝东巡,拓展了源于春秋时期开辟、隋唐时期鼎盛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丰富了海洋文化的内涵。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秦皇汉武东巡,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和文化价值。可以说,没有秦始皇、汉武帝东巡,就不可能有烟台山海文化的厚重、神韵和开拓性。毋庸置疑,东巡文化的资源和优势,必将对烟台历史文化传承、旅游资源利用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新闻推荐
本报邹城讯(通讯员张杰)近日,凫山街道把学习贯彻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
邹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