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床前有孝“侄”

济南日报 2018-09-17 09:24 大字

■本报记者张彦彦

秋日的清晨空气中带着丝丝凉意,但在兖州区颜店镇翟四村马兰银家里,却洋溢着暖暖的温情。侄子马伯辉早早起床,做好热腾腾的早饭后,扶叔叔马兰银起床洗漱,吃过早饭,他又开始整理床铺、收拾房间……晨光熹微,马伯辉新的一天,就这样在忙碌中开始了。

这天,轮到马伯辉的母亲“值班”。和母亲交待几句后,他便匆匆赶往自己经营的汽修店。汽修店开在镇驻地,驱车仅需10分钟车程。“选在这里,也是因为离家近。”马伯辉平静地说,“本来在邹城有更好的机会,我放弃了,因为离家太远没法照顾老人。”33岁的他,额头已经开始冒出了白发。

马伯辉的叔叔马兰银,今年62岁,是一位五保老人。马兰银幼时因掉入石灰坑,左手左脚被烧变形,系二级残疾,一生未婚,一直与母亲同住。马伯辉的奶奶今年86岁,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身体虚弱。正是由于叔叔和奶奶这样的身体情况,马伯辉从小就知道“有空就要去叔叔家帮忙干活”。自马兰银2008年入住镇敬老院以来,马伯辉放心不下,坚持敬老院和奶奶家“两边跑”,时常买些吃的用的拿给叔叔和奶奶。

2017年的一天。叔叔马兰银给马伯辉打来了电话。电话那头的马兰银声音略显疲惫:“胸口疼……难受……”马伯辉赶忙带着马兰银上医院检查,不料竟查出叔叔得了肺癌。为了让马兰银有更好的就医环境,马伯辉坚持将叔叔转入市人民医院。

因病灶面积较大,医生建议先化疗后进行手术。于是马伯辉开始每21天带叔叔去市人民医院化疗一次,这样化疗了两三次,再为叔叔做手术,手术后继续进行化疗。面对一次上万元的化疗费用,马伯辉没有丝毫怨言,拿出了自己的家底。“说什么也得把俺叔治好!”化疗的部位要定期换药,否则容易发炎,马伯辉记得仔细,每隔五六天就带着叔叔去医院换药。因为要医院和家两头跑,无法兼顾自己生意,马伯辉索性又雇了一名工人帮着照料店铺,自己一心扑在照顾叔叔身上。

然而,好景不长。2018年春节过后,马兰银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脑部,开始出现了抽搐、失去意识、咬舌头等症状。“身边24小时不能离开人!”医生这样叮嘱马伯辉。回到家,他就和母亲分好工,轮流去照顾叔叔。“有一次俺叔疼得受不了要上吊,幸好及时发现制止了。”谈到这件事,马伯辉仍心有余悸,“化疗的痛苦,常人难以忍受,我也替他难受!”自癌细胞扩散以来,马兰银的化疗周期已缩短到半月一次,每次都是马伯辉耐心细致地为叔叔抹药。止疼的胶囊一粒就要300元,一天需要吃5粒。自叔叔患病以来,已花费医药费用约12万元,但马伯辉眉头不皱一皱:“只要俺叔不遭罪就行!”为了筹措医药费,马伯辉考虑着将自己新盖了没几年的房子卖掉。为了避免叔叔胡思乱想,他一直没将真实病情告诉叔叔。

孝顺如斯,马伯辉心里仍有不少愧疚。自己的父亲患有肺气肿、气管炎,一受凉就容易生病,病起来就得住院。自叔叔患病以来,马伯辉分身乏术,父亲理解他,自己坐公交车到城里住院。一次,他挤出时间去医院看望父亲时,邻床的病友说道:“你可来了,你知道你爸刚才多危险吗?”原来父亲没吃早饭就打针,去上厕所的时候差点滑倒,这件事把马伯辉吓出一身冷汗。“现在,又快生孩子了。”马伯辉望向怀孕7个月的妻子,“一直没时间好好照顾她。”他惭愧地低下了头。

《弟子规》中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多少个无悔付出的朝夕,马伯辉是叔叔晚景从容的精神支柱。他的“孝老爱亲”,贵在体贴入微,贵在持之以恒。马伯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的真谛。

新闻推荐

国网邹城市供电公司缩短时限服务再提速

本报济宁9月13日讯(通讯员朱璐樊鲁鲁)“以前办理低压用电业务,从递交用电申请到签订用电协议、装表接电,客户需要...

邹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