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基层,奉献一生 七旬老人办理捐献角膜登记手续

济宁晚报 2018-08-30 10:05 大字

本报记者 万德龙

通讯员 张长青

在我们身边,有一位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身患重病,毅然决定在自己百年之后将器官无偿捐献出来,以党员的誓言传递生命的火炬。

修水渠建道路,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来自邹城市石墙镇蔡东村的王庆义,现年75岁,是一位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的大半辈子都献给了党的基层建设事业。老人在村“两委”任职多年,获得了村民的一致称赞。他兢兢业业,克已奉公,工作中既勤勤恳恳又坚持原则,带领村民修建提水站、水渠、道路等基础设施,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较好地配合了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积极地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位成员用实际行动奉献社会。

如今,年过古稀的王庆义身患气管炎、肺气肿等多种疾病,常年住院。也许是坚持奉献一生的优良传统,王庆义晚年萌发了一个心愿:决定在自己百年后将器官无偿捐献出来,让更多人延续生命。2017年12月,在邹城市红十字会以及王庆义老人子女的协理支持下,老人办理了角膜捐献登记。这一消息传到村子里,不少人表示不理解,也有人为他竖起大拇指,而老人平淡的生活依然没有改变,用优秀家风的传递继续发挥晚年余热。

树家风重和谐,晚年无偿捐献器官

生活中的王庆义夫妇坚持“入则孝,出则悌”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爱护子女。他与妻子相互关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作为父亲,王庆义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注重对子女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孩子节俭、谦逊、自强的良好品质,教育他们独立自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家庭和睦幸福,邻里相处融洽,儿孙孝顺有加,妻子和儿媳更是连续十余年被村里评为好婆婆、好媳妇,共同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向上的文明家庭。

如今,这种优秀家风得以传承。为了照顾父亲,儿子王存刚于3年前辞去外地工作回家种地,虽说经济状况算不上好,但一家人可以时常团聚在一起。“父亲他老人家生性乐观,喜欢帮助他人。早在两三年前,他就有捐献器官的想法。”说起自己的父亲,王存刚由衷地敬佩。

“虽说我现在不能为党为人民创造事业了,但做贡献的方法有很多,我可以把我身上的器官捐献出来,捐出去还能救命!什么时候需要,我就什么时候捐献。”王庆义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家人,深知父亲为人的子女们并没有反对,而是积极帮他打听如何完成器官捐献,被老人打动的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主动来到老人家里办理了捐献角膜登记手续。作为邹城市单独角膜捐献的第一位爱心人士,他助人延续生命之光,让大爱得以永恒。

新闻推荐

济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轮建设规划(2019-2024)及线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等文件的要求,济宁...

邹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邹城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