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
市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王业成
这次赴徐州市学习考察,既开阔了视野,又拓宽了思路;既增长了见识,又增添了信心;既找到了坐标,又找准了对标,进一步激发了变压力为动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的信心决心。就乡村振兴工作来看,与徐州市相比,主要在思想境界、规划布局、体制机制创新上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将牢固树立“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定位,认真学习借鉴徐州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全面落实“说了算、定了干、按期完”的要求,进一步做好结合文章,让徐州经验在推动乡村振兴上落地扎根、开花结果。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高点定位,科学规划布局。坚持“多规合一、全域覆盖”规划理念,全域编制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充分挖掘济宁文化资源优势,科学把握各县市区地域特色、民俗风情、文化传承和历史脉络,统筹振兴中心城镇、基础设施、农村产业、自然生态、村庄环境、公共服务、农村人才、乡土文化、乡村治理等内容,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加快推进“1+5”规划方案编制,强化各类规划的协调衔接,科学布局样板村、示范镇和精品区块,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打造可落地、可示范、可操作的规划样本,确保乡村振兴扎实推进、走在前列。
二是注重示范引领,打造精品样板。在全市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基础上,依托现有省级、市级、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居则居,全力推进样板村和示范镇建设。聚焦邹城市田黄镇栖驾峪村、高新区王因街道刘家村、任城区唐口街道大流店村、兖州区新兖镇小马青村、汶上县郭楼镇古城村6个乡村振兴样板村,大力实施产业培育、环境整治,让乡村既有绿水青山的“颜值”,又有“金山银山”的价值。聚焦产业提升、生态加法和环境整治三篇文章,抓好4个市级重点示范镇建设,推动城前镇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旅游集群,李营街道实施苗木产业园林化发展、打造中国“法桐之都”,颜店镇立足“一心两轴三区”功能布局,全面建设“产业突出、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
三是增强发展活力,推进产业振兴。坚持生态高效、绿色发展,以农业示范园、新型经营主体、农业“新六产”示范点建设为牵引,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深入开展农业“新六产”示范县创建,支持各县市区争创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鼓励家庭农场联合成立合作社,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化联合体和产业联盟,带动形成一批亿元级乃至百亿元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集群。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市级层面重点扶持5至7个农业示范园,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农业龙头企业,5个农业“新六产”示范点;引导每个县市区培育打造1至2个农业示范园,4至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至5个农业龙头企业和1个农业“新六产”示范点,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四是勇于开拓创新,突破制约瓶颈。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聚合激活“人”“钱”“地”等关键发展要素,持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积极引导各类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流向“三农”。走土地集约、生态发展的新路子,创新政策机制,盘活乡村土地,抓好农村土地、宅基地“三权分置”、集体产权制度等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实施土地增减挂钩,做大土地增值收益这块“蛋糕”。借鉴杭州市富阳区、绍兴市以及邳州市经验做法,开展农村闲置房屋激活、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试点,激活农村“沉睡”资源,厚实乡村振兴基础。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农村技术人才、基层干部“三支队伍”,吸引支持各类人才参与“三农”事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五是健全落实机制,确保工作实效。建立调度通报机制,制定全市乡村振兴示范项目调度清单,对全市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一月一调度、一季度一通报。建立督查督导机制,制定月度督查督导示范项目清单,采取明查暗访形式开展乡村振兴常态化督查督导,定期通报年度任务实施进度,压实压紧工作责任。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全市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考核评价办法,突出量化评价,明确指标任务,对职能职责和目标任务落实不积极、不到位的牵头部门,提报有关部门依据《济宁市“蓝黄红牌”督查奖惩办法》进行问责,通过严督实考确保我市乡村振兴干在实处、收到实效、走在前列。
新闻推荐
7月2日7时55分许,正值早高峰,邹城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指挥中心接到一个求助电话,一名男子情绪激动,哽咽着说:“我父亲肺气肿,现在...
邹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