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绣球:感受传统文化与科技的珠联璧合
6月19日,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赛(北方赛区暨总决赛)在孟子故里邹城市举行。本届大赛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共青团山东省委协办,共青团济宁市委、邹城市人民政府承办。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新疆大学等53所国内知名高校的顶尖大学生代表队同场竞技,获胜者将代表中国出征今年在越南举办的亚洲广播联合会(ABU)“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源于传统体育游戏“抛绣球”
据悉,“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是“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的国内选拔赛,该项赛事是由亚洲广播联合会(ABU)在2002年发起的一个大学生机器人创意和制作比赛。比赛每年发布一个新规则,需要参赛者综合运用机械、电子、控制等技术手段,完成规则设置的任务。
作为国内技术挑战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机器人竞赛平台,自2002年以来,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16届,先后吸引国内百余所知名院校的近3万名大学生踊跃参加,成为全国高校范围内极具影响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赛事品牌,为激发大学生创新精神、培育大学生创新能力、推动机器人知识普及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在“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中国代表队在ABU年度总决赛中先后获5次亚太冠军,充分展示了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水平。
本届大赛的主题是“飞龙绣球”,源于我国传统体育游戏“抛绣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与智能科技的有机结合,旨在充分展现当代青年学子独特、新颖的竞技风采,激励科技创新,助力新旧动能转换,成就青春梦想。
大赛分为预选赛、小组循环赛和复赛三个比赛阶段,每支参赛队伍的参赛队员需要综合应用机械制图、电子电路、单片机、传感技术、自动控制、图像处理、计算机编程语言、电机拖动等多门学科的知识,设计制作手动或自动机器人。
机器人借助机械产生的动能,3分钟内在14.17米×14.17米赛区内完成抛掷绣球、通过圆环并落入金杯的任务,综合评价用时少的队伍完胜。此外,创意展示项目的比赛将以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机器人或机械手、实物模型及PPT、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根据机器人技术水平、创新性、完整性、趣味性、制作成本等综合因素进行评价。
大赛期间,组委会还将举办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招才引智专场招聘会暨机器人企业展、2018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创新创业主题论坛、第四届中华学子孟子故里行等系列活动,为青年大学生机器人制作能力与高新技术应用水平创造展示空间,更为政府、高校与企业间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搭建广阔平台。
“要玩就要玩得专业”
记者在开幕式现场看到,比赛场地摆满了五花八门的机器人,各种因调试、操控而发出的咔咔声不绝于耳,每支参赛的学校队伍都表现得格外认真。
“看着机器人在场上‘抛绣球\’,就觉得是自己在抛一样。当自己的机器人出现故障、不能动时,真想上去扶一把……等到我方实现‘飞龙\’时,那真是太激动了!”说起参加机器人大赛时的情形,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学生李亚伟难掩激动之情。这是李亚伟首次参加该项目比赛,在他看来,这个项目给了学生很多创意展示空间。比赛除了对参赛机器人的大小、材质做了规定外,机器人如何组装、程序如何设定,都由学生自己搞定。
韩笑杰是机电专业的大三的学生,他一年级就加入了学校的机器人社团。平时专业课上他也要学编程,而这种技能在他的兴趣爱好上得以进一步发挥与拓展。韩笑杰告诉记者,“参加机器人大赛,锻炼的是我的创造力,这种能力对我今后的工作会很有帮助。”
参加机器人大赛的大多是男同学,学的专业也都有一定关联性,对此,会计专业的女生范婧笑称自己也是“男孩性格”,喜欢玩“男孩的玩具”。“小时候不光只是喜欢玩具,也喜欢自己动手做,现在能有机会参加这样的全国比赛,也算是圆了我儿时的梦。”范婧说,虽然这和她今后的就业不一定有关联,但现在她也会向“搭档”学习编程等知识,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既然要玩就要玩得专业,不光能玩,还能会做。”范婧初心依旧没变。
今年,卫冕冠军东北大学带来的是全身黑色机器人,外观十分精致。参赛选手周志强表示,比赛规则并不复杂,很大一部分是考验机器人的稳定性。“在比赛现场,观看我们比赛的人很多,不仅有其他参赛选手,还有评委,参加这个项目的比赛一定要克服紧张情绪。只要稳定发挥,有很大的信心卫冕成功。”在小组赛中,东北大学的出场也吸引了全部参赛者的目光。从裁判宣布比赛开始,在对手还没有交接完第一个绣球时,东北大学就已经实现了“飞龙”,全程只用了十几秒的时间。全场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形成了小组赛中的高潮,速度之快令观看者啧啧称赞。
机器人必将走进人类生活
大赛评委会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宗光华在接受《文化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大赛的比赛难度和往年相比略有降低,缺少了一些对抗、干扰等比赛因素,可以说是每个队伍只能在自己队伍所在的区域比赛,导致观看度也有所降低。
宗光华说:“大学期间,只有四年的学期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机器人的了解有限。”具体到赛事本身,宗光华教授表示,创新才是胜利之本。宗光华教授回忆说,“早期的机器人大赛一般都崇尚速度,学校都挖空心思的想要提高速度,0.1秒就能决定比赛的胜负,所以才要创新,要出奇制胜。赛场上的很多招数也往往都超出了本科生的学习范畴,只有自学研究生甚至博士的相关课程,而且不但要学会,还要能够用于实践,落实到机器人当中去。然而,这和从不走出学校的大门,只会学习、考试的学生来说,他们多了一项专业的动手能力。他们对于实践的理解,对创新的理解,对创业的理解,要丰富得多,也更容易上手。当然,做到项目的领军人才,还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对自身来说,还有一个提高的过程。今年是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赛,在这17年中,我简单地统计了一下,已经孕育了130多家公司,这也说明,我们的比赛,对学生们的自主创业还是很有帮助的。”
大赛评委会副主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陆际联也认为,今年机器人完成任务的复杂程度比往年简单。在这种情况下,参赛队只能提高完成“飞龙”的速度。从这个角度来说,比赛也不简单。因为速度快了之后,相对来说稳定性就差。所以今年比赛的显著特点,就是完胜率特别高,用时还特别短。“从我现在了解的情况来看,对速度的追求已经到达极限了。想要增加0.5秒,就相当困难,这涉及到控制系统、传感系统、计算机编程要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陆际联说道。
对于机器人的发展趋势,陆际联认为,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必定对人类的生活是一个重大的推进。在比赛的最后,有一个环节是机器人和人竞赛,用人来抛绣球和机器人来抛绣球,两者进行一个比较,要传达的理念就是,有些事情是人比机器人做得好,比如需要大量思考的地方,然而,在精准度方面,机器人的优势就能显现出来。
对于机器人的发展水平,陆际联说:“我国的机器人水平和国家制造业水平大体相当,我们是一个机器人大国,但我们还不是强国,我们在2020年有一个规划,我们要孕育出一些龙头企业和机器人配套的产业集群,还有三年不到的时间,希望更多的人,尤其是大学生了解和喜爱机器人,为推动和促进机器人的发展与创新贡献力量。”
作为比赛承办地,邹城市近年来把机器人产业作为加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抢占新一轮科技竞争制高点的突破口,放在优先扶持发展的位置,在全省率先成立工业机器人研究院,高标准建设机器人产业园,初步形成了机器人全产业链发展格局。邹城市连续5年承办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以比赛为媒介学习先进经验,引进尖端技术,吸引高等人才,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拓了眼界,积聚起机器人产业技术、人才、资源优势,打开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赵豫通讯员张明6月19日上午9时10分左右,在邹城泰和家园红绿灯南,一位三岁左右的儿童手指被公共自行车车链卡住,无法...
邹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