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富足了,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不掉队” 每村至少有一个品牌文化活动
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内设图书阅览
本报记者 张昭晖 通讯员 蒋琰
今年,济宁市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进优化文化供给,依托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文化扶贫,弘扬儒学思想和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公共文化服务系列活,让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殷实、富足。
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提升工程
每周对公众开放提供服务的时间不应少于42小时;基本服务项目设置应符合相关标准并公示文化服务内容;应制定年度计划和月度安排并按时开展;年度开展优秀读物推荐和读书活动4次以上,利用共享工程资源开展活动4次以上,并依托总分馆制或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资源开展流动服务和阵地服务;每年举办公益性艺术培训不少于8次,专兼职工作人员每年参加培训不少于5天;应配备1-2名专职文化体育管理员,站办业余文化团队2支以上;每年举办综合性大型文化活动1次以上,每年举办群众文体活动不少于12次。
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标
村(社区)有1至2个常年坚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在一定区域内影响较大的品牌文化活动;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所属群众业余团队不少于1个,每年开展综合性文体活动或特色文化服务不少于12次。
在邹城市峄山镇东北部,有一个名叫高皇村的村庄,坐落于牙山风景区内,相传因汉高祖刘邦潜迹于此而得名。近年来,峄山镇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对牙山风景区进行重点开发,高皇村得到了立体改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化场所也实现了升级。村内新建了三处广场,划有健身区、娱乐区和休闲区等,健身器材齐全,闲暇之余,不少村民常来这里锻炼身体。同时,村里建起文化服务中心,内设图书阅览、党员教育、科技培训、普法宣传、乡村儒学讲堂、文体活动等功能室, 另有2000余册藏书供村民日常阅读学习。
像这样标准高、实用性强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峄山镇所辖的50个行政村已实现全覆盖。同时,还对镇文体中心、镇主题广场进行了高标准升级改造,新建文化活动场所2800余平方米,设置图书室并藏书万余册,各种文体设施均正常使用,并长期开展专题汇演、文艺比赛、送戏下乡等多项文化活动,5万居民享受到先进文化设施建设带来的民生福利。
“2018年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年,济宁市将坚持设施建设与效能建设并举,将工作重心由设施建设向效能建设转变切,实把优化文化供给贯彻始终。”日前,记者从全市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上了解到,今年济宁市将在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总结推广个性化、订单式服务,以满足群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此基础上,积极成立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使之成为基层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辅导者,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办法,落实文化管理服务人员。此外,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将建立完善管理机制,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加强对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保证中心活动有效运行。
新闻推荐
用心呵护母婴健康,济医附院邹城院区葛井杰——为生命诞生而付出,辛苦却幸福
葛井杰正在照顾新生婴儿。本报记者黄健恒摄每一个新生命的降临,总是伴随着喜悦和艰辛。作为济医附院邹城院区产科一区副护士长,32岁的葛井杰已记不清迎接过多少小生命,护理过...
邹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邹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