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孟家村, 乡村记忆
孟繁融
女儿去邹城孟府参观,寄来一本《孟子新志》,是山东邹城市人民政府编,1998年出版的书。出于孟姓的情结,我急忙翻阅。书中提到,邹城孟氏的后裔,从宋朝有外迁记录以来,陆续迁居国内国外,而在山东省内各地,赫然可见“蓬莱,集中在孟家等处”一句。
孟家村,是我的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奔波一生的我,现在已是年过八旬的老人,可是每触到“孟家村”三个字,我都激动不已,更想念那常挂心头的家园。
孟家村在蓬莱北沟镇的东南方,蓬莱城南三十里处。孟家在周边的村庄里是个大村,有六百多户人家,二十多个姓氏。孟姓户数最多,属第一大姓。第二是任姓,其后依次为陈姓、辛姓、胡姓等。
提起孟姓,大家自然会想到“亚圣”孟子。他是孟姓氏族之尊。正因孟姓显赫,历受朝封,天下孟姓归一统,连孟姓论辈排字,都受皇帝恩赐。
据称,在清朝前,蓬莱孟家村没有姓孟的,而多为任姓,故叫任家村。又因村旁有条河沟横在村南,后来任家村也叫横沟任家村。到明朝时期,邹城孟子后裔“宏”字辈,逃荒到潍县,以卖爆竹为生。到明崇祯年间,在潍县卖爆竹的孟氏先祖,就转到蓬莱卖爆竹。时间长了,人脉也就熟了。有位卖爆竹的孟姓青年,被任家村任姓一家相中,招为上门女婿,落地生根。经过多代繁衍,孟嗣兴旺,从户数到实力都超过任氏家族,反客为主,慢慢将村名改为横沟孟家村。到1934年,孟氏家族的乡绅为村正名孟家村。
据有的资料讲:自孟氏迁来,孟姓很兴旺,但孟氏的后裔并没有沾“亚圣”多少光,该种地种地,该出力的还得出力。我听老人讲,姓孟的在村里还享有两大特权:其一,孟氏家族在出殡时,有权敲13棒锣,别的姓则不允许。这种特权,只是显摆一下威风,没有实际作用。其二,孟氏家族,在城、镇经贸交易中一律免税。这条给姓孟的带来了实惠,很被看重。古时货币多是铜钱,又散又重不好携带,人们便用钱褡裢挂在肩上去赶集。为了以示区别,就在褡裢兜外写上各家的堂号。堂号是四个字,“孟记×堂”、“任记×堂”等。只要进城赶集,姓孟的背上孟家堂号的褡裢,就可以免税。孟家的褡裢就是孟姓免税的凭证。这样,孟姓真沾了“亚圣”家族的大光。不过到后来,别的姓氏进城赶集时,也借个孟姓钱褡裢背上,也能享受免税的待遇,全村都沾光。
孟家村地处蓬莱、黄县(今龙口)交界处,到蓬莱城和黄县城都是30里路。借地利之便,集市贸易日趋发达,进城赶集的人越来越多,集市越赶越旺。从明朝到民国时期,一直流传着赶集日期的顺口溜:“天天登州府,隔夜赶黄县,二六黄城集,四八诸由观。”时至今日,钱褡裢虽早已不见了,但定日赶集却一点不误,且越赶越欢,人山人海。
和孔姓一样,孟姓家族的后裔,也按皇帝赐字排辈,直到今天仍是这样。小时候还听老人讲,每年过年前,孟家村的孟姓人家都会主动凑钱,好去邹城孟府祭祖。届时,孟姓会选出两个人作代表去邹城,把捐献的贡钱交上,还要把村里孟姓各家本年出生的孩子的名字,去孟府总家谱填写上;另把本年度孟姓去世的人,在总家谱上用黑框框上,表示已亡。我曾在村里见到过孟氏家谱的谱书,是一册蓝布皮八开本的大书,用清朝官版正字印的。后来,这本珍贵的孟氏家谱不知去向,多年也没下落。
孟家村自古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真有点“圣人”家风。我小时候,还不识字,我爷爷就教我背诵《三字经》。我二爷爷孟宪达从小念书多,有学问,他曾参加过清朝的科举考试,没考上文秀才,却阴差阳错考中武秀才。但武的没能用上,他一生办私塾教书,还是做了“文”先生。我曾跟他念过几天私塾,学的是四书五经。二爷爷一生读书教书,藏书不少。在他去世后,好多书做了陪葬,很可惜。
新闻推荐
本报邹城讯(通讯员李冲张亚伦)4月24日,第二届信达春季美食节暨香城镇采摘季启动。现场表彰了香城镇“最美新乡贤”,兖矿信达酒店与香城镇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据悉,今年以来,邹城市先后举办了儒风...
邹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邹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