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城前 生态小镇
本报记者徐斐
行走在邹城市城前镇,满眼的绿色与蓝天相融,满山苍松翠柏青翠欲滴;山中多涧,泉水潺潺……一幅山水相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尽收眼底。去年12月,城前镇正式获批山东省森林乡镇荣誉称号。如诗如画的城前镇用饱含希望的色彩绘就了生态宜居乡镇的绿色空间。
城前镇位于邹城市东部,建有峄山国家森林公园十八趟风景区、梨杭省级森林公园、蓝陵省级湿地公园等,素有“天然氧舱”、“林果之乡”之美誉。近年来,该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推进退耕还林还果、荒山造林、绿色通道、镇村绿化等工程,森林资源不断增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先后荣获全国重点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中国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山东省绿化模范镇、山东省旅游强乡镇、济宁市绿化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全镇森林资源不断增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有林地面积达到9.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7.6%,镇区绿化率35.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5平方米。全镇建立了义务植树基地12处,义务植树建卡率达到96.5%,尽责率达到94%。镇党委、政府每年开展植“巾帼林”、组织中小学生开展植“共青林”、创建青少年植树基地等植树活动。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了“爱绿、护绿、造绿、养绿”的良好风尚。
围绕森林乡镇建设,城前镇充分依托秀美的山水风貌,深入挖掘山水文化,丰富生态文明内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他们牢牢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 “建设中心城镇,构筑区域高地”的战略目标,坚持“镇村一体、城市带动、产城融合、三化同步”,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果、荒山造林、绿色通道、镇村绿化等林业六大重点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完成退耕还林还果面积1667公顷,涉及62个村,栽植桃、大樱桃、核桃、苹果、大枣等苗木137.5万株,规划建设经济林基地12处;完成了39.5千米的S241、S244、S342省道、6.1千米的崇尚县乡道路、320千米的连村路绿化;完成荒山绿化207公顷,宜林荒山绿化率达到96.8%。镇建成区新建蓝陵公园、蓝陵湿地公园等绿地公园6处,绿化覆盖率达到35.6%,实现了“城在绿中,家在丛中,人在花中”的园林小镇格局。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果、荒山造林等林业六大重点工程。目前,全镇以区域绿化为主体、绿色通道为框架、小景点绿化为亮点、周边绿化为屏障,点、线、面相结合的林业生态建设新格局已逐步形成。
如今的城前,满目“岸绿、景美、水清”,景色宜人,沁人心脾,也为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勃勃生机。他们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规划建设了“北部红色文化生态旅游区、中部蓝陵桃花源风景区、南部越峰山风景区”等生态旅游区,利用主要交通干道、河道沿线和集镇空地,通过植树增绿,有效发挥森林的生态调节功能,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培育森林城镇。同时,挖掘“蓝陵古城”文化,建设山水古韵小镇。全镇现有蓝陵桃花源、康王谷花世界主题公园、岳峰樱桃园、石门樱桃园等集采摘、旅游观光、休闲垂钓于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区。城前镇被授予省级生态镇、省旅游强镇、省旅游摄影创作基地等称号。
创建森林城镇,是一项造福子孙,泽及后代的大事。城前镇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构建了乡镇森林生态体系,提高森林面积和林木生物量,提高乡镇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固碳能力和水质净化能力,充分改善城镇生态环境,持续推进山水古韵小镇的建设。城前镇百姓日益感受到:家乡绿了,日子越过越美了!
记者感言:植树造林是改善生态环境、构建和谐宜居城镇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城镇品质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城镇森林不但可以提供优美良好的人居环境,还可以为人们提供绿色健康的生态产品,这些都与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邹城市城前镇依托秀美的山水风貌,丰富生态文明内涵,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图为邹城市城前镇新貌。记者刘项清摄
新闻推荐
邹城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开展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资产量化、股权设置、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了“资产变股权、股权变财产、农民变股东”三个转变,盘活了农村集体资产,释放了经...
邹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邹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