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花”表演,邹城北葛村流传三百年的民间艺术子承父业,走进城里展示技艺

齐鲁晚报 2018-03-03 15:23 大字

孔庆法父子表演“打铁花”吸引了很多人来观看。火树银花不夜天,邹城市大束镇北葛村74岁的孔庆法带着51岁的儿子孔凡良操起“打铁花”这项技艺,元宵节期间为方圆十里的村民和慕名而来的游客献上了一场视觉盛宴。由于孔庆法年纪大了,精力和体力都跟不上,如今儿子孔凡良接过这项技艺,继续传承和发展。“这是父亲的心血,我不做谁来做?”

文/图本报见习记者孙文迪

火树银花不夜天

村民十几里赶来看表演

2月24日,农历正月初十,年味儿依旧浓郁。在邹城市大束镇北葛村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场精彩的“打铁花”表演即将上演。

下午5点半,孔庆法和儿子孔凡良架上坩埚炉,烧上炭火,熬起铁水。“这铁水得熬上半个小时。”孔庆法边说边往小火炉里加炭火,“今天准备了3个坩埚炉,200斤焦炭,150斤生铁。”

天色渐暗,现场有从方圆十几里赶来的村民,也聚集着慕名而来的游客,大家都满怀期待等着“打铁花”表演。晚上7点,“打铁花”表演正式开始,孔庆法父子选择北葛村宽阔场地上的一棵20米高的老杨树作为花树,进行“打铁花”表演。

孔凡良一手拿着用新鲜柳树棒制作成花棒,用专门的长柄小匙盛出熬好的铁水,浇入到花棒的顶端直径3厘米大小的圆形坑槽里,随后迅速跑到花树旁,用另一根花棒猛击盛有铁汁的花棒,伴随着嘭嘭啪啪的打击声,铁汁冲向花树,遇到杨枝立刻迸散开来,铁花飞溅,流星如瀑,形成五彩斑斓的火花。

孔凡良开了个好头,后边的打花者一棒接一棒,一人跟一人,一人打的比另一人还要高。“现在父亲年纪大了,就由我和村子里的爱好们进行打花。”孔凡良说,今天村子里来了8个年轻人,每个人都有过两年到三年的打花经验。

儿子传承父亲技艺

“打铁花”表演进城市

74岁的孔庆法是北葛村孔氏家族掌握打铁花技艺的第三代传人,每年元宵节他都会提前准备好打铁花所用的坩埚和焦炭,在村里表演三四天。“这是个技术活,有很多讲究。”孔庆法说起“打铁花”的过程兴奋不已,“溶铁用的坩埚要用特殊的耐高温粘土捏出来,打花用的铁必须是生铁,花树要挑选大树,树冠越大、树枝越茂密效果越好……”

“要不是年龄大了,身体跟不上,他能一直打下去。”儿子孔凡良说,父亲年纪大了,精力和体力都跟不上。从2000年开始,他就不再外出打工了,悉心向父亲学习“打铁花”。

“‘打铁花\’是我们村的传统,也是父亲的心血,我不做谁来做?”孔凡良坦言,因为有补锅的手艺,也算半个手艺人,他学习‘打铁花\’倒也不是很困难。十八年的学习,孔凡良完全可以不用老父亲“出马”,但父亲总是一到元宵节临近,就开始念叨,“今年到时间‘打铁花\’了,准备起来吧……”

“去年春节我们去了济宁太白湖景区‘打铁花\’,今年要去五彩万象城。”孔凡良说,能去济宁城区景区表演“打铁花”,他和父亲都很高兴。“能够让城里人看到这个民间艺术,我们会打的很起劲。”

联络组织这一项技艺重现于市民眼前的,是大束镇北葛村村支部书记付凤良。“我们村这个‘打铁花\’的历史有300年了,期间有过停止。”付凤良说,1995年,他重新组织起了这项活动,一直延续到今天,“下一步我们要去更大的地方表演,让这个艺术传承下去、走出去。”

新闻推荐

济宁市精准发力推广特色旅游品牌

本报济宁讯(记者孙逊)去年以来,济宁市旅游业精准发力实施大品牌推广,推出优质线路产品,精准营销拓展新空间。全力打响旅游品牌。围绕东方圣地、鲁风运河、水浒故里全省三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深耕市场...

邹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邹城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