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邹城吹响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攻坚号角两年建设经济林基地7万亩

齐鲁晚报 2018-02-10 14:27 大字

环境优美的唐王湖公园。

本报记者贾凌煜通讯员张长青盛超王轲

高位推动

构建大绿化格局

2016年2月,邹城市做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战略部署,明确了三年大绿化12万亩的总体任务,将大绿化新造林工作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体系,对各重点工程建设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造林绿化的关键时期实行日调度、周检查、月评比,评比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同时,制定出台了《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快生态美丽邹城建设的意见》《邹城市突破邹东山区建设若干政策》《“退耕还林“生态富民工程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列支1.5亿元用于保护山区生态、发展山区经济,其中5000万元专项用于奖补造林绿化。

深入实施退耕还林、荒山绿化、镇村绿化、绿化通道等重点绿化工程建设,实现多途径增绿、多元化覆绿、多层次添绿,在“点、面、线”上做出一批典型、树好一批样板。在点上,突破山区立体增绿。两年来,高标准建设经济林基地7万亩。创新荒山绿化模式,启动实施经济强镇与山区镇“结对子搞绿化”等活动,先后打造了葛炉山、牙山等一批亮点绿化工程。

在面上,着力推进镇村全域绿化,两年新建美丽乡村162个。对城区24余处主要道路节点20多条道路和56个居民小区提档增绿、破硬建绿,两年新增绿地面积70万平方米。

在线上,生态廊道多层添绿。以国省道为骨架、县乡道和连村路为脉络、交叉路口为节点,按照国道省道30米、县乡道20米的标准,全面新建补植提升,两年新建完善绿色通道160公里;以白马河、泗河等为主线,河流两侧打造50米宽生态防护林带,先后完成160公里河道生态廊道建设。以太平国家湿地公园和矿区塌陷地为重点,完成湿地修复与保护面积2万亩。

栽管并重

提升国土绿化质量

造林绿化“三分种,七分管”,邹城通过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绿化经营管理体制,真正实现“林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确保植一片、活一片、成一片。

邹城市建立“花钱买活树,造林成规模”的新机制,大力推行“社会招标、工程造林、合同管理”模式,聘请工程监理全程跟进,分阶段验收,所有重点工程经验收合格后由市财政进行以奖代补,分4年兑付奖补资金,有效解决了造林主体“管栽不管活”的问题,全市造林进度和建设质量逐年大幅提升。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确权到人,使造林绿化与群众的利益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群众种好树、管好树的积极性,通过层层签订管护责任状,建立健全管护队伍,配齐护林设施,使林木成活率、保存率达到95%以上。

坚持发展和保护并重,健全完善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控、林业执法“三防”体系,进一步加强林地和湿地保护和管理,确保森林资源持续稳定增长。

2018年是邹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攻坚之年,紧紧围绕奋斗目标,邹城市启动实施创森攻坚工程,以城乡增绿、产业增效、生态富民为目标,全面实施现代林业发展战略,着力实现森林资源稳定增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经济效益不断增加、生态效益显著提升。

新闻推荐

济宁市30所学校 获省级文明校园称号

本报记者刘锐日前,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2018年省内有300个学校被授予省级文明校园称号,来自济宁市的30所中小学校位列其中。近年来,济宁市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六个好”的标准,组织全市中小...

邹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