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渐兴萝卜赛过梨

大江晚报 2018-01-04 01:01 大字

“渐兴的萝卜沙河头的瓜,前后瓦屋的香椿芽”,这里说的是山东邹县北宿镇南渐兴村的萝卜。

说起南渐兴村的萝卜,还有这样一个来历和传说呢。说清朝乾隆年间,一天清早,一个老头挑了一担萝卜,来到邹县城里南门大街上叫卖。这时,忽听得马铃声响起,只见从县衙内出来几匹快马,奔南门而来,沿街上的人都往两旁躲闪。这老头因年老腿慢,躲得慢了点,一担萝卜全被磕到路当中。骑马的差人和卖萝卜老头就吵起来。有个差人还要用马鞭打人。这时县官的轿子已来到跟前,他听得有人吵闹,急忙询问差人发生了什么事,差人把卖萝卜老头带到轿前,县官问老头怎么回事,老头就把如何冲了马头,磕了萝卜筐的事原原本本告诉了县官。县官往前一看,果然不假,满地都是摔碎的萝卜,没有一个整个的。他一捋胡子说:“好脆的萝卜!”他又问老头家住哪里?老头说:“俺家住城西南渐兴村。”街上的人都目睹了这件事,知道渐兴的萝卜脆。从此,渐兴萝卜就列为邹县的特产之冠。

萝卜是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原产于中国,各地都有种植。根据季节可分为春、夏、秋、冬等萝卜类型;其颜色有红、紫、青、白;形状有圆萝卜、长萝卜等。南渐兴村的萝卜,是属于在入秋之后开始种植的冬季萝卜,种植也特别讲究。除精挑细选种子外,地里加入大量的猪粪等农家肥,以备足这一季的地力。待萝卜间完苗,长得像手指粗的时候,间隔一段时间,要用大水浇灌外,把掺入水的大粪撒到萝卜缨上。真是应验了“萝卜不用问,满月三次粪”、“要想萝卜大,多把粪来下”的农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造就了一方当地土特产。就因为南渐兴特有的沙土地和优质的水资源,使南渐兴的萝卜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脆。这个脆,简直要赛过一般的梨。立冬后,收起萝卜,农村的集市上或平日里的空闲里,都可以看到南渐兴村里卖萝卜的人。

卖萝卜的拿起一个铮亮的镰刀头,横竖两刀,从萝卜中间划开一个十字形状,一个萝卜切成四瓣,捏起一块,那上面还带着水珠呢!放嘴里一尝,真是又甜又脆,吃到嘴里有一种水汪汪的感觉,嚼后没有一点渣子。

与萝卜搭配,做成各种各样的美食真是不胜枚举。它不仅是老百姓家里的日常菜肴,也是登得上大雅之堂的名菜。洛阳水席中的“燕窝”就是用萝卜做的。这个菜缘于武则天。她的一个御厨曾经用一个大萝卜配以山珍海味烹制,武则天吃了后觉得很像燕窝,大加赞美。

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记载,可以把萝卜丝与鱼翅配在一起,让食客难辨真假。苏东坡在《山家清供》里,记载了一个叫“玉糁羹”的菜肴,无不对萝卜极尽溢美之词。

南渐兴的萝卜怎么做都好吃。如果凉拌,切成细细的萝卜丝,撒上白糖一拌,是一道爽口的甜品;用芫荽、葱丝加以白醋、香油一拌,则是又一道下酒的小菜。

萝卜丝还有一种吃法,少许的面糊与萝卜丝拌在一起,放入油锅烙饼,一反一正,几分钟出锅,那冒着热气的油饼,散发着萝卜丝香甜,让人大快朵颐。

萝卜是大众最喜欢的家常菜之一,无论凉拌、烹炸、炖煮,都可以做出最称心的美食来。

人到中年,吃过无数的美食,却独独对萝卜缨印象最深。小时候,家里穷,冬季收萝卜的时候,萝卜缨也舍不得扔掉,拿回家吃。记得母亲把萝卜缨用开水汆过后,把叶子切碎,放少许的豆扁做菜豆腐,一些老的萝卜缨吃起来就会塞牙。据南渐兴的村民讲,他们那里的萝卜缨和萝卜一样,从头到尾都是水汪汪的,萝卜缨如果凉拌的话,用酱油、醋和青红辣椒丝拌在一起,吃起来脆脆的,甚至要比萝卜丝更为可口呢!

萝卜浑身都是宝,大家都知道它是通气的,这其实是一味中药呢。学名叫“莱菔”。也就是萝卜籽,具有开胸透气,消除肿胀的功效。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把南渐兴的萝卜与梨比,一点也没有夸大萝卜贬低梨的意思,正如北宿镇有名的“沙河头的瓜”、“瓦屋的香椿芽”一样,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和味道,虽然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沧桑,但如今依然散发着各自的魅力。岁岁年年,年年岁岁,让我们品尝着这大地赋予人类的美食时,心里默念着感激着大自然的恩赐,让我们从内心深处,向它们表达深深的敬意!

□ 程广海

新闻推荐

太平镇跻身省动能转换20强镇

本报讯近日,山东省中小企业局发布《关于公布2017山东特色产业镇动能转换20强镇和优秀企业的通知》,邹城太平镇以食用菌特色产业成功入围。近年来,该镇把食用菌产业作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建设...

邹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