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灰城 乡韵致远
本报记者杨国庆通讯员张长青盛超王齐胜摄影报道
一切似乎都是新的,一切似乎又有旧时的味道,属于老村子的点滴记忆,依然在新砖旧瓦间涌上心头——最是乡韵能致远,来到邹城市大束镇灰城子村,浓浓乡韵会唤醒你对古村的久久的记忆。
灰城子村,坐落在鸿山之侧,沙河之畔,生态资源良好,文化底蕴深厚,因村东的灰城子遗址得名。据史料记载,商周时期东夷部族虺王,在此建立城池,俗称为虺王城。经考古发现,该遗址曾出土烧制的陶器,并有制陶作坊遗迹。在遗址断崖上有灰层、夯土,商周时期古代陶片及汉代砖瓦,其文化内涵丰富,延续时间约1500余年。
“保护传统村落,不仅可以保护农村的文化生态,还可以提升传统村落的生活环境和村民的生活质量。正因于此,我们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中,把基础设施薄弱,又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灰城子村纳入其中,进行重点保护打造。”大束镇党委书记田野向记者介绍说。今年5月,灰城子村美丽乡村建设正式启动。大束镇政府与邹城市委宣传部驻村工作组在经过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本着政府主导、专家参与、村民受益的原则,把文化作为展现“乡韵”和凝聚“乡愁”的载体,确定了“山、水、文化”+产业的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思路,全面修复灰城子村的文化生态,留住村民,留下手艺。
在打造过程中,建设者在严格保护传统风貌的前提下,完善村落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居环境。将灰城子村遗存的陶文化加以抽象和符号化,绘制简易墙绘,并在墙上嵌入优美的陶器形。通过使用贴近自然原生态的铺装手法,普及面临遗失的陶文化,展现灰城子村的原始自然之美。“灰城子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光有面子,更重要的是把文化作为内里支撑,通过发掘盘活村里的文化资源,发展手工艺生产,才能改善村民生活,提高古村的再生能力。”邹城市委宣传部文产科科长、驻灰城子村第一书记王坦向记者介绍说,为了保护遗址,他们修筑了文化墙,用以防止遗址台地的坍塌与水土流失。在文化墙上还设置了经典陶器的器形和古窑模型,把从制作陶器所需70余道工序中重要的八道工序绘制成壁画,力图使曾经断层的陶文化能够回归到村中,并在遗址旁建起了乐陶广场,现在是游人和村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文化与产业融合,既留住了乡愁乡韵,又盘活了整个村庄。驻村工作组和镇村一起,不仅挖掘整理了灰城子村史、陶史,还以陶文化为纽带,与当地陶艺手工作坊合作,在乐陶广场旁,搭建了解陶艺、欣赏陶品、体验制陶的陶艺坊。在陶艺坊内,游客可以在陶艺师的指导下体验陶器拉坯、造型、上釉的过程。制陶室里,有现代的新型环保电窑,可以对造型好的陶器进行简单烧制,展览架上则是陶艺师和来此体验的游客作品。10月份以来,陶艺坊已举办多次亲子体验节、儿童培训班等主题活动,吸引城里和周边市民来灰城游玩、体验制作陶器。“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美在自然、根在文化、富在产业的打造理念,扩大村里的体验区,增加体验项目,让更多村民参与到传统制陶中来,通过发展旅游业,切实增加村民收入。”村党支部书记张庆喜说。
新闻推荐
济宁市7乡镇40村居 入围省森林镇村 乡镇数量位列全省第二 村居数量全省并列第一
本报济宁讯(记者徐斐通讯员张晓东)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日前,省林业厅公示了2017年度省森林乡镇、省森林村居名单,济宁市有邹城市城前镇、汶上县白石镇、金乡县羊山镇等7个乡镇和任城区安居街道十里东...
邹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邹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