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眼科有支“光明使者”队伍 3年间,近万名白内障患者因他们而重获光明
他们3年间,助近万名患者重见光明。每月为近300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做手术,3年间近万名眼科患者重见光明。在济宁同仁眼科医院,有一支每天游走于山区、乡镇、社区的光明使者队伍。因为他们的存在,无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他们就是济宁同仁眼科慈善义工团。
文/图本报记者晋森马云雪
挨家挨户寻找
只为帮人重获光明
每天早晨6点出发,晚上七八点返程。陈晓兰短短半年间便踏遍了济宁所有的乡镇街道。作为济宁同仁眼科慈善义工团的团长,每天带领20多名义工下乡义诊,已是她生活的一部分。“现在一个车每月平均跑一万多公里,连偏远乡镇的大队书记都认识我。”陈晓兰说。
“白内障手术是眼科疾病中发病率最高,做完手术后效果最好的手术,能当一名光明使者,很幸福。”陈晓兰笑着告诉记者,一次,她载着一名大娘路过鸟巢,大娘白内障只能看到白茫茫一片,不禁感慨这么大片的塑料大棚啊。当手术治疗后,陈晓兰特地再次经过鸟巢,大娘这才看清真面目,直呼鸟巢的壮观与美丽,而一旁的陈晓兰也笑开了花。那一刻,她感觉特别幸福。在她眼里,为一名白内障患者治疗,不仅为他们带来光明,更有可能拯救一个家庭。
27日,陈晓兰走访邹城市羊皮村时,筛查到一名89岁的白内障患者张殿英老人。“她一个人徒步3公里来检查,一只眼睛近乎失明。”陈晓兰告诉记者,老人老伴去世了,5个儿子也在外打工,白内障几乎让她生活无法自理。去她家时,张殿英拿出碗倒水,水都倒不进去,连碗边都是刷不掉的油污。“老太太很可怜,自己独居,平日烧壶水因为看不见都要洒掉一半。”像这样的独居或失独老人,陈晓兰见了不计其数。现在张殿英正耐心等待着手术,而这次手术除了重见光明外,也能让张殿英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这对一个家庭来说太重要了。
要做就把事做好
有爱心更有好技术
作为一支特殊的社会义工团体,虽然无数人因他们而重见光明,但遭遇误会与流言也是常事。“很多人质疑我们去义诊是不是骗钱,甚至临近手术也会有患者质疑我们的初衷。”副团长于艳芳告诉记者,在下乡义诊过程中,如果患者不信任他们,义工团的成员们会让别人先行义诊,等他们手术后,再贴心的打电话询问他们。
截至目前,济宁同仁眼科医院慈善工作站成立以来,依托捐赠设立的1650万元慈善医疗救助基金,经常深入村居社区走访慰问,为贫困家庭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和救助金。此外,他们还多次到乡镇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以及各县区的镇街及社区村庄进行义诊活动,并请北京同仁及协和医院对特殊疑难病案进行会诊救助。先后救助困难家庭视力残疾及眼病患者6784人,为近万名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免费手术,救助金额达1400万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赞誉。
“把好事做好是我们义工团下一步的目标,作为一项高精尖的慈善义举,不断的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和定期为他们培训,才是社团长久发展的必由之路。”于燕芳说。近期济宁同仁医院额外拿出了300多万元作为患者义诊的费用,让他们早日重获光明。下一步,除了提高专业化的水平外,还会为贫困户、低保户、偏远山区等弱势眼科患者免费做眼部的手术,而不局限于白内障手术的范围。
新闻推荐
邹城市牢牢把握“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在落实老年人普惠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紧盯物质保障、精神慰藉两个重点,创新实施全方位、全覆盖养老新模式。建立“三位一体、互补共融”养...
邹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邹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