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灵魂深处是故乡

济宁日报 2017-08-25 10:11 大字

郭召利一个人生命里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自己的故乡,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有刻骨铭心的记忆,无论是否功成名就,都不会忘记那片生养自己的故土。

我热爱我的故乡。在所有不期而至的生活空隙中,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她的那份宁静温馨,惦念起年少时的乡村乐趣,牵记起曾经一同生活、工作过的人……于是,一些风景,一些人和事,在脑海里不断翻现,一往如初。

蒋屯

我的老家是唐村镇蒋屯村,位于邹城城区正南不远,共有三百余户、一千余人,以蒋、郭两姓为主。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村子秀丽静谧,民风醇厚,恰似世外桃源样的仙境。每天东方欲晓,炊烟在晨曦中缓缓地升起,在村庄上空变幻着各种形态,淡淡浓浓,浓浓淡淡,如轻纱,如绸缎。丝丝柴禾燃烧的烟火味,夹杂着饭菜香,从屋顶从门口溢出,熏染着东方的朝阳。这时,村口就会响起浑厚的吆喝声:“换豆腐……”“卖烧饼……”于是小村展开了忙碌又和谐的一天。

蒋屯水资源丰富,整个村庄都被河流环绕着。河畔长满了青苔,河水清澈见底,有成群的小鱼、小虾,偶尔还能发现小蟹。夏天一到,我和伙伴们常常走下水去,或捉鱼捞虾,或嬉戏打闹,或在水深的地方洗澡游泳,其乐融融。

最难忘村中的一方荷塘。每逢夏天,池塘里荷花绽放,那种淡淡的香味能飘很远。傍晚,夕阳的余晖斜照池塘,波光粼粼,是一种难以名状的美。有一次,路经此处,触景生情,仿白居易的《暮江吟》赋诗一首:“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池瑟瑟半池红。可怜学业未竟时,光阴珍惜更用功”。“好……”身后有人大赞一声,并鼓起掌来。我回头一看,原来是郭卫兵。卫兵是我本家,长我四岁。我们俩都喜爱文学,经常一起切磋交流。他身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虽然残疾,却不失生活信念,他要喊出自己的声音,享受人生拼搏的乐趣。在他的倡议下,我们创建了扬帆文学沙龙,创办了民间文学报纸《水手报》,每月一期,吸引了来自北京、河南、云南、贵州等省市的文学青年,在蒋屯相聚、相伴、相励,成为鲁南一大文坛奇观。

报纸创办之初,费用都是我们自己掏。后来,由于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也感动了社会上的仁人志士,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资助。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刘绍棠先生,还亲自题写了《水手报》报头,并欣然做该报的顾问。“八十年代新雷锋”“当代保尔”张海迪,也与郭卫兵通电话,鼓励他扬起生命的风帆,勇做生活的强者。后来,郭卫兵身体不行了,去世了,在编发一期对他的怀念专辑后,报纸就停办了,我也从文学梦中走了出来,开始了新闻写作新的历程。

我喜欢村里的这方池塘,这泓清水带给我不竭的创作灵感与源泉。从《白马河畔》到《大运河畔》再到《圣地潮声》,在我出版的三本书皆与水有关。我更感谢这方荷塘,因为在这方塘边,因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结缘了我生命的另一半——我的妻子蒋艳翠。

唐村

我一直以唐村为荣,以身为唐村人为傲。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邹城市区求学。每每有同学夸自己的家乡时,我都要提起唐村。让我引以为荣的是唐村的来历,据传唐王征东,曾在此驻兵数日,故取名唐村,镇以驻地村取名为唐村镇。让我引以为傲的是唐村有当时亚洲最大的坑口发电厂——邹县电厂,兖州矿区建矿最早的矿井——唐村煤矿。正是由于这些大厂大矿,使得唐村镇知名度、美誉度很高。不是说大话,从国外寄到唐村的信件,只要写上中国唐村,收件人就准能收到。当我豪迈地说出这些时,同学们大都鸦雀无声了。

我参加工作的第一站,就是唐村镇白庄管区。当时,管区共有三名工作人员,管区书记是王洪臣,主任是王凤彩,还有一名负责综合事务,名叫齐方军,家就是白庄村的。我们平常的工作,自行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骑到田间地头,走进农户家中,就与村民唠一唠,聊一聊,在交谈中解开了心结,融洽了关系。他们丰富的基层经验、扎实的工作作风,让我这个刚进入社会的毛头小伙受益匪浅,那是一段非常充实、令人难忘的时光。后来镇领导发现我有新闻写作特长,又把我调到镇党政办公室从事宣传工作。再后来我又考上大学,相继在太平镇政府、邹城市人事局工作,2006年11月考选到了济宁市人事局。

时间如梭,岁月如歌。屈指算来,在济宁工作也有11个年头了。同事相聚闲谈时,也多是聊聊家乡的变化。而今,我更有底气地告诉他们,我的家乡唐村更美!作为“省级文明镇”,镇域道路宽阔平坦,环境卫生优美,所有村居道路硬化实现了户户通,专职保洁员打扫卫生,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垃圾随处飞”的场景一去不复返了。走在大街上,你可以欣喜地看到,幸福洋溢在每一个唐村人的脸上。

唐村注重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以创新创业为动力,发展创客空间、“583”创意园、驷马庄园等循环、绿色、创新经济,经济实力进入“全国千强镇”行列。“唐村梦想小镇”,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和“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全镇近四万人口不仅安居,而且实现了乐业。更重要的,唐村还是中国新乡贤文化的先行小镇,境内有潘榛图书馆、王炉村乡贤馆、邹鲁乡贤馆、乡贤公园、潘氏家祠等景点,无不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乡贤文化氛围。特别是今年五月端阳节期间,国内著名乡贤文化研究专家、出版家和乡贤代表共聚唐村,研究中国古代乡贤历史,调研唐村培育新乡贤做法,思考新乡贤现实意义,并共同发表《中国新乡贤唐村宣言》,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想得起乡贤……这就是唐村,我魂牵梦萦的故乡。■粤梅摄影

新闻推荐

钢山街道查缺补漏合力创城

本报邹城讯(通讯员李帅张闫垒)今年以来,钢山街道严格对照创城标准,以问题为导向,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查缺补漏,扎实推进创城各项工作开展。抓氛围,凝聚创城工作合力。该街道不断加大正面引导力...

邹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邹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