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 看看咱们村的新面貌
本报记者 万德龙
“多亏了省派第一书记工作队,村里变化大得我都快认不出来啦!”提起鱼台县张黄镇卞李村的变化,经常在外务工的村民卞学平竖起大拇指。
一眼望去,一条宽阔柏油路直通村头,村内2.7公里街道小巷全部硬化,道路两侧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路灯两侧悬挂着火红的灯笼,一座2700平方米的产业园拔地而起……
吃在村,住在村,驻村工作队成了自家人
说起张黄镇卞李村的变化,还要从山东省联社第一书记工作队进驻的那一天说起。2019年4月,驻村伊始,队员们积极走访群众、倾听心声,与党员座谈、商量解决对策,一个来月的时间征集了100多条民情民意。“吃在村,住在村,就是村里的人,就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这是工作队员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要想富,先修路。通过前期走访,工作队员们了解到村民对道路、路灯、文化广场等有很大需要,为了给村民们生产生活提供便利,他们积极协调、努力争取省财政厅、省联社资金200万元,在村民的大力支持下于当年11月完成了村内2.7公里街道小巷的硬化工作,村民出行方便了、心情也舒畅了。
要想致富,就得发展致富产业。发展产业的前提是建立坚强党支部、抓好领头羊。工作队通过与村党支部成员谈心谈话,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组织村干部和群众到金乡、泗水参观学习,激起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同时还培养充实后备人才。
这里永远都是他们的家,希望他们常回家看看
如何让村民增产增收,成为当时山东省联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亟待解决的难题。无意间看到电视节目中播出的土地流转,省联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们有了新思路,决定要通过“村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土地”的方式,带领村民走向富足新生活。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第一书记”与村干部多方联系、考察,最终与鱼台县丰谷米业有限公司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卞李村100余亩土地流转给了企业,村民们不仅每亩地可以收到1200元的租金,而且通过打工还有一部分额外的收入。“我和老伴年龄都大了,孩子常年在外地打工,家里5亩多地没办法打理,幸亏‘第一书记’帮着把耕地流转了,现在一个月收入1000多块,孙子也有时间照看了。”卞李村村民李秀英说。
驻村虽然画上了句号,但卞李村村民们告诉记者:“两年来,‘第一书记’为村里所做的好事、实事,俺们都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不管什么时候,卞李村永远都是他们的家,希望他们常回家看看。”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硕通讯员缪学振摄影报道走进位于鱼台县鱼城镇张东波的工作室,一件件造型别致的木雕艺术品映入眼帘。神态逼真的...
鱼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鱼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