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地”强壮集体经济

济宁日报 2021-01-04 07:41 大字

本报鱼台讯(通讯员霍学全李世忠)“咱今天采摘的这些黄瓜都是运往河南省郑州市的,在采摘过程中,一定要轻拿轻放,保护好瓜的新鲜度……”在鱼城镇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标准温室大棚里,一排排瓜架枝繁叶茂,黄瓜长势喜人,李管村党支部书记杨乃顺和几名工人正在技术员的指导下采摘黄瓜。“去年租了一个棚,第一茬黄瓜已经是卖了3排了,产量应该在30000斤左右,销售收入能达到三四万元。”杨乃顺介绍说。

2020年以来,鱼城镇坚持党建引领,统筹资源打破区域限制、抱团发展产业,同时利用优惠政策吸引域外优秀人才、企业来鱼城投资兴业,创新建立了“飞地”经济模式,增强“造血”功能,实现了产业振兴、集体增收、村民就业致富的三赢。

李管村曾经是多年的集体经济收入薄弱村,之所以能够发生蜕变,源于去年5月份,鱼城镇创新实施的党建引领“飞地”经济模式:镇里集中流转土地166亩,建设拥有40个高标准温室大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吸引各村投资入园经营,抱团发展产业。“我们统筹镇域内所有资产资源,打破原有行政村建制,让强村带动弱村,实现各村资源共享,抱团发展,让园区成为各村经济发展的一块‘飞地’,不仅能够使村集体经济增收,而且能够带动农民致富。”鱼城镇党委副书记董磊磊介绍说。

为保证产品质量,提升各村集体收益,产业园实行农资“统购”、技术“统管”、工人统招、产品“统销”、利润统一分配原则,这种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做法给大家吃了一个定心丸。在杨邵村等几个强村的示范带动下,李管村等11个经济基础薄弱村,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主体,纷纷入园经营。“入园后,俺村里有几个大棚,可省心了,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老百姓也有灵活就业的渠道。”杨楼村党支部书记刘红梅高兴地说。

不仅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保障,园区内大棚的日常管理维护也带动了当地60多户村民就业。“劈劈杈子,摘摘黄瓜, 在大棚里打工挣个零花钱,既能顾孩子又能顾家,80多块钱一天。”田集村村民张培培高兴地说。

鱼城镇还通过政策引导、税费减免、简化审批流程等方面实行人才和项目的飞地,吸引他们前来投资兴业。在鱼城冷链物流商贸园一期项目的施工现场,工人正在搭建冷库钢架,半年后,该项目就要投入运营。作为济宁城区一家做地产项目的公司,能落地鱼城发展农产品冷储加工,牵线搭桥起助推作用的就是党建引领下的飞地经济模式。“鱼城的‘飞地’项目,政策很优惠,而且这又是农业示范园的配套项目,对农产品加工储存有前景,我们一拍即合,就过来投资了。”天佑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樊少金介绍说,项目不仅加速了农产品周转,还为当地提供1000多人的就业岗位。

“飞地”经济模式实施以来,鱼城镇通过党建引领统筹资源,先后发展旅游民宿、冷链物流、温室大棚等4个“飞地”产业项目,解决了11个薄弱村增收难题,带动周边1100名村民就业,实现了产业振兴、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三赢”效益,为乡村振兴按下了加速键。

新闻推荐

济宁市场化投资建设 市场化开发运营 济宁经发集团积极探索开发区新型运营模式

本报鱼台讯(记者张伟通讯员田玉庆郭超)根据市委、市政府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和致力鱼台突破发展的部署要求,今年5月18日,...

鱼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鱼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