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变身工艺品,带动800人就业增收 农村大众报记者张超通讯员杨森童缪学振
村民学会了草编手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鱼台县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常年种植水稻35万亩,除了收获稻米,怎么让绿油油的稻草有更高的价值,是鱼台县太阳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波一直琢磨的事。
“有时做梦都想着把稻草变成高附加值的工艺品。”张波笑着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个国外客商,了解到草编产品可以做出口贸易,这圆了他稻草变“黄金”的梦想。
记者了解到,一开始,张波采用的草编原料是茅草和蒲草,但是,随着订单的增多,茅草和蒲草数量已经满足不了出口生产的需要,于是张波就在本地稻草上动起了心思,试种“无穗水稻”。这种水稻穗小秆长,收割晾干后,比普通水稻秸秆更方便加工各种草编工艺品。
种植“无穗水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张波认真研究品种、肥水,既不能让稻草长得过矮,变得粗硬,影响产品的标准;也不能让水稻长得过高造成倒伏,缺乏韧性,降低产品质量。“实验对比了十多个品种,才获得成功。”张波苦笑着说,期间的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现在张波种植无穗水稻500多亩,去年一年收入600多万元。
随着出口外贸订单的增加,张波拓宽了草编工艺品生产渠道,按照订单需求,研究花色品种,提升产品工艺,注重产品质量,深受国外客户的青睐。
为让农户掌握草编工艺,带动他们增收,张波定期举办草编手工艺品培训班,帮助他们获得一技之长。对于想要开设分加工厂的村民,公司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对于在家工作的农户,公司负责把产品原料送到家中,并定期派专人回收成品,他们不出门就能挣到钱。
今年,公司在全县农村开设20多个卫星工厂,辐射带动800余人就业增收,公司还先后安置了30多名残疾人就业。
“我们鱼台这边最不缺的就是稻草。”张波说,最近他正筹备上几部机器制作稻草绳。稻草绳主要用于园林管理,日韩需求比较大。
据悉,张波的公司一年能消耗掉茅草和干稻草300多吨,每年工艺品出口额在500万美元左右,不起眼的稻草变成了“黄金”。
新闻推荐
拉动消费,乡村能否成为“新一极” 一个经济不发达村的“类城市”消费调查(下)
乡村CBD食堂自己筹备的凉菜摊前,很多客人正在排队购买。(□记者孟一报道)□本报记者姜国乐孟一当前国家大力...
鱼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鱼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