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的鱼台小龙虾让外出农民纷纷回归 走遍千山万水,还是返乡创业最美

农村大众报 2019-05-30 14:31 大字

“虽然现在还不是龙虾大量上市的时候,但价格已经比去年同期高出20%。”5月24日在鱼台县润辉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基地,上百斤的龙虾刚刚上岸。公司经理宋艳辉告诉记者,养殖的生态龙虾供应大城市和本地加工企业,根本不愁销路。

在鱼台“生态龙虾”异军突起的背后,是该县打造农产品区域品牌,吸引人才回乡创业,写好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上门服务支撑人才回乡

作为鱼台县地地道道的农民,宋艳辉早年在外地闯荡,去年一次回乡让他感觉到在家乡创业大有可为。

“之前我在一家综合农贸市场从事市场管理工作,对于农产品价格、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非常熟悉。”宋艳辉介绍,近年来,鱼台龙虾价格节节走高和旺盛的市场需求让他嗅到了商机。

在详细了解县里的土地流转政策后,去年,宋艳辉在鱼台县张黄镇西王村流转了300多亩土地。但完成土地流转后,他并没有拿定主意从事龙虾养殖。“虽然龙虾的价格高,但毕竟需要养殖技术,再加上资金投入也比较大,所以我决定先种水稻,再慢慢摸索龙虾的养殖技术。”宋艳辉说。

就在宋艳辉因为缺乏养殖技术犹豫时,鱼台县渔业发展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上了门,详细介绍政策,并承诺提供技术帮扶,这让宋艳辉坚定了上马龙虾养殖项目的决心。

龙虾养殖不但让宋艳辉见了效益,还带动了村民的增收。“流转土地每亩有1000元的租金收入,龙虾收获季节,打工每天可以拿到100元,村集体也有2万元的管理收入,这样就实现了承包经营业者、村民、村集体的三方共赢。”宋艳辉说。

龙虾住进“生态小区”

同样选择回乡创业养殖龙虾的农民还有王成华,早年,他在济宁城区从事汽车贸易,龙虾是他夏季食谱上不可或缺的食材。“这两年切身感受到了老家龙虾品牌的强势崛起,我很看好这个产业发展,再加上县里的扶持政策,让我坚定了回乡创业的信心。”王成华说。

在王成华创办的鱼台县裕米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1200亩养殖基地,记者看到,他们的养殖模式和别处不同,龙虾住进“稻藕虾生态养殖小区”,稻虾模式自繁自育、藕虾模式净化水质涵养虾苗,实现“外封闭、内循环”的尾水“零排放”生态养殖。

“这就像小龙虾住进水质绝佳的‘高档小区’,还享受优质的‘物业’服务。”鱼台县渔业发展服务中心技术科科长周玉军告诉记者,该基地所采用的“生态小区”养殖方式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龙虾养殖方法。

在产业链末端创业

“一斤龙虾一斤料,这才构成了美食家口中的‘麻小’,也让小龙虾的价值增长了20%。”在湖中鲜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雷看来,要想让小龙虾持续增收,带动乡村振兴,延长小龙虾产业链是必由之路。

所以,2017年,李雷回乡创业并没有选择直接做生产端,而是从事了小龙虾的加工和销售。

“经过一年多的摸索,我们对技术进行了提升。去年年底上了液氮速冻生产线,可以对龙虾进行极速冻结,保证肉质不受影响,全程冷链运输,顾客开盒化冻后煮几分钟就可食用,十分方便。”李雷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年加工能力1500吨,产品供不应求。

在销售方面,除了维持传统市场,企业还成立电子商务团队,发展“物联网+龙虾产业”,积极与京东、海尔海创汇对接,打造产业升级版。

年轻人回乡创业,为鱼台“生态龙虾”发展注入了鲜活动力。在鱼台县渔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赵兴华看来,本土能人回乡创业,反哺家乡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确是一件很美的事。

新闻推荐

外贸屡创佳绩的背后 看鱼台如何为“稳出口促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本报记者唐修岳本报通讯员丁运杰走进鱼台县张黄镇的华利雅工艺品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忙着制作拉花等各种派对用品,目前该...

鱼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鱼台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