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发展堤岸经济林 助跑乡村振兴路

济宁日报 2019-04-03 10:38 大字

本报通讯员 缪学振

阳春三月,鱼台大地,从惠河到白马河,从“鱼城桃花”再到“李阁杏花”,孝贤故里花似海,馨香四溢富百姓……去年以来,鱼台县充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国土绿化工作为抓手,挖掘独特优势和良好载体,着力提升森林产业体系,关注堤岸经济林,因地制宜发展桃、杏、梨、山药种植等特色产业,借助生态屏障建设经济林,实现有机结合,让群众“添绿增收”,助跑乡村振兴路。

因地制宜 筑梦花堤

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

春潮涌动万象新,战鼓激越号角鸣。鱼台县罗屯镇东沟河大堤上一排排笔直的树木成为最美的风景。罗屯镇发展“堤岸经济”,抢抓春季有利时机,依托东沟河,河堤全长7公里,河滩平整500余亩,栽种果树36000棵,全部套种林下药材、甜瓜等,打造沿河滩涂绿色长廊,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和谐局面。

罗屯镇境内共有4条河流,纵横交错,借助东沟河、鱼清河涝洼地治理项目,将堤岸经济林建设作为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作之一,按照“一河一品,一河一景观”的思路,发展河道经济林生态富民工程,分步骤实施水系经济林带建设。

该镇多渠道寻求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项目,多次赴泰安、德州、菏泽等地考察,引进山东农业大学大球盖菇菌种,以点带面,打造菌类新品种特色产业,联合各村庄打造“高校+平台+基地”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打造环堤岸经济林林药种植产业,引进单县前胡中药新品种,发展500亩堤岸林药种植带,在不影响河堤景观情况下,发展种植附加值高的种植模式,增加土地产出和收益,增加村集体收入,逐步在全镇发展林下经济为主的循环农业,带动乡村产业振兴;依托鱼台县“印象永安”3A景区资源,在河堤种植梨树、桃树、芍药等春天能看、秋天能品的经济作物,既富有观赏性、又有经济效益;不断加强“印象永安”旅游景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融合文化资源、发掘产业链条、提高管理水平、优化服务功能,致力于打造一个以鲁西南乡村田园风景风情为依托,以民俗文化体验为抓手,以政德教育、廉德教育、红色教育三大框架支撑为内涵的旅游景区,让堤岸经济林成为发展集体经济的“聚宝盆”。

此外,该县鱼城镇打造万亩桃林,发展生态旅游,依托杨邵“桃花源”成功举办两届中国·鱼台·古韵鱼城桃花旅游节,以节为媒,打响了“游古镇、赏桃花、结好缘”的旅游文化品牌,彰显了鱼城镇绿色发展、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魅力;创新经营模式,成立果木种植销售专业合作社,如马峩村计划建设马峩村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旅游项目,有效促进了村集体增收和百姓致富。

强化培训 现场教学

全力全速建设堤岸经济林

“现在这个阶段的桃树需要进行修剪,并保证有充足的水分……”3月21日,在王庙镇惠河郭庙桥段堤岸经济林建设现场,来自济宁市经济林管理站的站长杨玉良研究员正在给参加鱼台县堤岸经济林春季生产技术培训的种植大户讲解桃树等果树的管理技术。

经济林种植技术性较强,该县充分整合利用人力资源、农业科技培训等项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对经营主体进行经济林生产技术培训。下步,该县还将选聘高级技术人员指导经济林种植经营,为农民请专家进行指导,使其真正学到实用技术,并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扶持示范果园建设,以示范园的良好效益激发群众堤岸经济林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鱼台县河流众多,大小17条河流穿境而过,河道总长度约263公里,总堤防长度440.58公里,可种植长度约410公里,折合堤岸面积约2万亩,可种植面积1.4万亩。截至目前,该县利用河流堤岸种植经济林总面积达到7500亩。

依托优势 搭好载体

多措并举保障经济林建设

上世纪80年代,鱼台县部分河流就种植了桃、杏等经济林,发展规模处于全市领先水平,农民对经济林的种植经验较为丰富,至今仍保留“鱼城桃”和“李阁杏”种植基地。为了充分发挥好这一独特优势,2018年,该县出台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2018-2020年)》,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充分发挥县域河流众多、堤岸漫长的优势,积极流转沿河土地资源,统一规划种植果树等经济林木,因地制宜发展堤岸经济。

近两年,该县借助平原涝洼地治理这一难得的机遇,对惠河、苏河、东沟河、西支河、幸福河、白马河、鱼清河、老万福河8条河流进行了统一治理建设;2018年,王庙、罗屯、李阁、清河、鱼城5镇已经率先在惠河、东鱼河、东沟河部分堤岸及老万福河部分堤岸区域种植了桃、梨、无花果、核桃、枣等经济林,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此外,该县干部群众充分尝到发展堤岸经济林带来的“甜头”,更加激发了老百姓发展堤岸经济林的强烈热情,更多的群众把发展堤岸经济林当作事业、当作产业来做,为下步承包租赁或集体种植开发发展堤岸经济林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为进一步推进全县堤岸经济林建设,该县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指挥部,把堤岸经济林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和绿满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制定有效措施,把土地流转作为先手棋,以市场为导向,在镇村两级指导下,把分散的土地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公司等经营主体集中,实现规模化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规范、大户承包、规模种植”的原则,充分利用县里“绿满乡村”建设和打造九河十八岸休闲景观带有利契机,明确单纯种植、休闲采摘、观光旅游等不同发展定位,合理确定梨、桃、杏等不同种植品种;创新推广以经济林种植为主的多元发展模式,积极发展林下经济、生产加工、观光采摘、农事体验、休闲游憩等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综合性经济林产业,作为“新六产”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堤岸经济林产业的综合效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新经济发展时代下,大力发展堤岸经济林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我们将进一步做大做强堤岸经济林产业,让农民富起来,让农业强起来,真正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工作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鱼台大地生根发芽。”鱼台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学圣信心满满地说。

新闻推荐

2000多个日夜的悉心照顾,植物人妻子重新站起来 “是夫妻,就要一辈子不离不弃”

本报记者刘锐通讯员杨森童春上柳梢头,举头已见绿。日前,鱼台县土产公司职工张鹏陪着妻子周艳秋在小区院内散步,两人脸上洋溢...

鱼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鱼台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