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龙虾 亩增六千八

济南日报 2019-01-06 11:49 大字

■本报记者徐斐本报通讯员乔志宇

隆冬时节,在鱼台县看似平静的稻田里,下面蛰伏着许多过冬的小龙虾。小龙虾一般会挑选位于稻田周边的洞穴,带着觅好的食物藏进洞穴,只有在天气晴朗、气温有所回升的情况下,它们才会爬出洞穴寻找食物。“进入洞穴过冬的小龙虾不会停止生长,只是生长速度相对更为缓慢。因此,加强小龙虾的冬季管理,对来年提高小龙虾产量和保证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小龙虾生长过程中,我们不运用化学肥料、农药,从而达到绿色种植、生态养殖的效果,这样产出的米更香甜、品质更安全,虾壳更洁净、肉质更美味。”鱼台县谷亭街道鲁恒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敏对记者说。

“‘稻虾共作’模式是一种新型生态农业项目,在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中,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龙虾和水稻的品质都得到了提升,稻米成为一种接近天然生长的生态稻。”鱼台县农业局局长张永强介绍说。据了解,“稻虾共作”全程采用物理或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既保障了食品安全,又节约了水源,符合减量替代、减量控害、综合利用这一新时期要求,达到小龙虾和水稻同步增产、产品品质同步提升的目的,这种模式可亩产龙虾150公斤,较传统稻麦模式亩增收6000余元,实现了一田两季、一季双收、一水两用、效益同增的目标。有群众编了顺口溜:稻田养龙虾,亩增六千八。乡村要振兴,群众笑哈哈!

鱼台县拥有58万亩耕地,农业和淡水养殖业发达,常年种植水稻35万亩左右,生产的“鱼台大米”远销河南、河北、天津、上海、江苏等十几个省的100多个市区,部分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是我省十大淡水养殖强县之一、“中国生态龙虾之乡”。近两年,他们秉承“生态、绿色、营养、健康、安全”的发展理念,倾力实施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管理、统一订单收购、统一品牌销售的“五统一”绿色稻米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新模式,打造了以王鲁镇为核心的绿色稻米标准化生产片区、以清河石集为核心的绿色稻米研发示范片区、以李阁驰润为核心的稻虾共作示范片区,让“鱼台大米”和“鱼台龙虾”这两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品质提档升级,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目前,已发展产业示范园60处、5.5万亩。2017年,鱼台绿色稻米发展战略被省委省政府作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重要工作亮点进行了通报表扬。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鱼台县非常注重结合节庆文化推进“鱼台大米”“鱼台龙虾”品牌建设。举办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暨品牌建设高层论坛等活动,通过对稻米产业发展及其品牌建设的高层交流,有力促进了“鱼台大米”的品质提升和品牌塑造,推进鱼台县优质稻米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以“做大龙虾产业,实现乡村振兴”为主题,成功举办了两届龙虾节,通过深度挖掘鱼台生态龙虾的价值内涵,打响节会品牌,极大地提升“鱼台生态龙虾”的美誉度和知名度,特别是第二届龙虾节期间,消耗龙虾105吨,直接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拉动龙虾养殖和服务行业增收5000余万元,引爆了生态龙虾养殖的热潮。此外,鱼台县还大力扶持龙虾加工企业的发展,积极完善龙虾全产业链,加快龙虾成品、半成品、甲壳素及其衍生品的研发,延伸小龙虾产业链,提高小龙虾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

新闻推荐

枣菏高速老万福河特大桥 “0号块”梁体浇筑成功

本报鱼台讯(记者郭文车通讯员高鸿飞)11月20日,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投资承建的枣菏高速公路线路中的老万福河特大桥梁体“0...

鱼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鱼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