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传播孝贤文化,挖掘社会正能量 行走在孝贤故里的“笔杆子”

齐鲁晚报 2018-12-21 05:33 大字

吴宝防(右一)在村里采访村民。文/图本报记者李岩松通讯员乔志宇

他是一名平凡的通讯员,却挖掘出众多孝贤故里的人物和故事;他又是一线的一名宣传员,将惠民利民的好政策告诉基层百姓。鱼台县张黄镇的吴宝防,兢兢业业在基层岗位上工作了18年,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一位普通宣传工作者的本色和奉献情怀。

保护文物

热衷公益慈善事业

今年7月,为更好地保护湿地和鸟类,一批摄影家们组织了到张集湖里湿地拍照宣传的公益活动,那时去湿地需要乘摆渡船过河,渡船又在河对岸,为了节省时间,给摄影家们提供便利的拍摄条件,吴宝防就游泳去对岸拉船,费了很大力气游到对岸,把摄影家们送到对岸,由于船上的人多,渡船靠不上岸,他也顾不上手磨破了、脚扎破了,又蹚着水到岸边不远处鸭棚里找来了一块木板,利用木板让大家顺利上岸。

吴宝防在张黄镇是出了名的热心人,对于各村的大情小事他都熟记于心,各村的村民们也都认识这位宣传人,多年来,吴宝防一直坚持走村串户帮助寻找和收集与鱼台历史文化有关的碑刻,发现碑刻后,他总是第一时间联系文物部门,主动配合做好发掘和保护工作,避免了这些碑刻的流失,几年下来,吴宝防参与保护的碑刻就有80多块。

他还热心慈善事业,每年在“慈心一日捐”、“爱心包裹”捐赠活动中,他都踊跃捐款;有时去村里采访捐款活动或困难家庭时,采访结束后,他总会捐出30元、50元。

“作为孝贤故里人,我又从事宣传工作,感到非常骄傲。我自己就非常喜欢工作,所以把鱼台孝贤文化传承好,宣传好,是我的初心,也是责任,以后我还会继续发掘更多更好的好线索,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鱼台。”吴宝防说。

行走基层

挖掘多名孝贤人物

今年10月,正在忙着秋收的他接到通知,说有一批记者上午8点30分会到大闵村采访“五里三贤”相关的故事。接到通知时,他正在地里干着农活,时间已经是7点多了,他扔下手里的活骑上电动车就往十几公里外的大闵村赶,一边又给闵子骞第78代传承人闵维君联系。由于当时正值农忙,闵维君家里没人,电话也没人接,吴宝防就赶往地里找他,稻田地里泥泞不堪,吴宝防的鞋被粘掉在稻田中,他也浑然不觉,找到闵维君后,两人一起赶往闵子祠,终于在8点30分之前赶到。

行走在基层、活跃在群众身边的吴宝防对于各村的大情小事都熟记于心。酷热8月,记者们在大闵村和武台村拍摄专题片,他半天时间就把采访群众协调好,当记者提出拍摄需要一个剪纸的镜头时,他第一时间就找到了镇文艺队里一位会剪纸的老人。由于老人年纪大,行动不方便,加上路程远,他骑着自家的电动三轮车来回接送老人,确保了拍摄任务顺利完成。

宣传工作者手中最重要的武器就是笔,丢下家里的活对于吴宝防来说就如家常便饭,18年来他一路坚持,也收获着新闻宣传的一路繁花。吴宝防连续十年被评为《大众日报》等媒体的优秀通讯员;在中央和省级媒体撰写刊发新闻稿件360余篇,市县级媒体刊发稿件2300余篇,挖掘、报送孝贤先进人物典型60余人。

新闻推荐

强化河道治理管护 守护河道健康发展

2009年新建成湖东堤堤防堤顶平整,堤坡植被葱茏。改革开放40年来,洙赵新河管理处在一批批水利人默默坚守、倾情付出中,兴一方...

鱼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鱼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