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老锔匠”

齐鲁晚报 2018-11-20 05:14 大字

用蛋清和瓷粉的调和物补漏。将锔钉敲入瓷器中。对缝。固定瓷器。打眼。扫码看视频。文/图本报记者李岩松

通讯员乔志宇张惠亚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对于老一辈人来说,“锔瓷”有着特殊的回忆,街头巷尾一声熟悉的吆喝,大家便把碎掉的瓷器、茶壶拿出来,花很少的钱就能修补一新。对于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锔匠”必不可少。而在时下,很多年轻人可能连“锔”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

“锔瓷第一步就是找碴,对缝。”在鱼台县城内的一间工作室内,冯宝文一边说着一边将破碎的瓷器对好缝。随后,他根据瓷器的纹饰结构以及样式张合位置和位点,确定锔钉数量和位置。然后再利用金刚钻打孔,将自制的锔钉敲入瓷器中,利用蛋清和瓷粉的调和物补漏,防止瓷器漏水。忙活了两小时左右,一件破碎成多块的瓷碗就锔好了。

冯宝文今年32岁,很难想象,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已经是个有着多年经验的老“锔匠”了。“26岁时,在家找到了四爷爷遗留下的一把老钻,勾起了我学锔瓷的想法。”冯宝文说,他曾想拜师学艺,但是济宁没有锔瓷艺人,无奈之下他自己苦心钻研,翻阅资料,把自家的盘子、碗摔碎了练习锔瓷,经过多年的学习,总算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

今年5月份,冯宝文的锔瓷手艺入选了济宁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找到冯宝文锔瓷。作为济宁唯一的一位锔瓷匠人,他也开办起了工作室,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锔瓷手艺,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记录点滴变化,在相处中共同成长

本报记者刘锐今天,是中国第19个记者节。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进入新闻媒体行业已7年。七年间,从初入报社从事幕后编辑工...

鱼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鱼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