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民”种田记

济南日报 2018-11-11 09:06 大字

■本报记者宋仪凯

本报通讯员刘创刘颖

金黄色的稻田连片成方,挥舞着长螯的龙虾成群结队在水中嬉戏,站在自家地头上的鱼台县李阁镇农民闫领阶,望着眼前丰收的美景笑得格外开心。

“以后代表‘鱼台味道’的不光是咱家响当当的鱼台大米,还有这味道鲜美的生态小龙虾!”闫领阶指着金色的稻虾田兴奋地说。今年56岁的老闫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从来不安分,老是盘算着怎么让土坷垃里长出“金疙瘩”。

2017年,鱼台县实施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管理、统一订单收购、统一品牌销售的“五统一”绿色稻米发展战略,重塑“鱼台大米”的金字招牌。与此同时,还引导全县农民发展“稻虾共作”模式,利用稻田与龙虾的生物链互补作用,提高土地收益,实现种一份地挣双份钱。在当年7月举办的首届中国·鱼台龙虾节上,稻田种植的小龙虾因干净安全、味道鲜美受到一致好评,鱼台小龙虾打出了品牌。老闫敏锐地察觉到这一信息,下决心大力发展“稻虾共作”产业。他跟随县渔业局科技人员南下泗洪、盱眙等地进行考察,从挖建沟塘、清塘消毒、栽种水草到虾池施肥、龙虾放养、日常管理、龙虾捕捞,每个环节老闫都认真记录、仔细揣摩。

据鱼台县渔业局人员介绍,“稻虾共作”是一种新型生态农业项目,水稻为小龙虾提供良好的栖息、摄食和生长环境;小龙虾为水稻除草,龙虾的退壳和粪便成为优质有机肥,达到稻、虾双丰收的农业生产模式。

学到“真经”的老闫今年在稻田里养起了小龙虾,而且收获颇丰。细心的老闫算了算账发现,“稻虾共作”新模式较传统稻麦模式亩均增收6000余元,实现了一田两季、一季双收、一水两用、效益双增的目标。现在,老闫的稻虾田成为了全县的样板田。李阁镇党委书记李群升介绍说,全镇正紧紧抓住鱼台被济宁市定位为“龙虾产业经济带”的大好机遇,以老闫的生态龙虾示范园为核心,向周边的8个行政村推广“稻虾共作”种养模式。与此同时,“稻虾共作”项目也被列入鱼台县6大重点工作指挥部之一的品牌兴农战略推进指挥部,成为鱼台乡村振兴的新兴增长点。

1+1大于2,种了一辈子地的老闫学会了“新算法”,尝到了甜头。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老闫“稻虾共作”的实践为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收益,推动乡村振兴趟出了一条新路。

新闻推荐

全力推进餐饮油烟治理工作

自去年4月份餐饮服务业油烟治理工作开展以来,鱼台县城市管理局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采取广泛宣传、稳步推进、联合整治的...

鱼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鱼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