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丰收图
■ 本报记者刘项清本报通讯员乔志宇张鹏王静
金秋十月,稻谷飘香。在享有“北国江南、鱼米之乡”美誉的鱼台县,稻农利用各种机械,趁着秋高气爽好天气,在流金溢彩的田野里奔波忙碌,处处呈现出一幅幅喜人的丰收画卷。
鱼台县东濒南四湖,京杭大运河穿流而过,境内17条河流纵横交错,12万亩生态湿地风景如画,拥有58万亩耕地,农业和淡水养殖业发达。鱼台水稻种植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康熙版《鱼台县志》记载,在康熙三十年(1691年)鱼台就有水稻种植,特别是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鱼台进行了大规模、大面积的“稻改”,把常年多灾多难的滨湖涝洼地带改造成了长成条、横成方、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田,水稻产业成为了鱼台农业的主导产业,历史上“十年九灾”的鱼台县由此变成了江北的“鱼米之乡”。目前,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左右,年加工稻谷销售收入20余亿元。
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越的自然条件、先进的栽培技术和加工工艺,使“鱼台大米”粒大均匀,晶莹透亮,洁白如玉,富含蛋白质、粗脂肪、赖氨酸、高钙、铁与维生素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蒸煮质量佳,气味清香,饭粒完整,柔软爽滑,冷后不硬,剩饭温食后仍保持原有风味。因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口感,1985年获得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奖,2009年在中国第九届稻米博览会上获得金奖,2010年在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流会上获得金奖,2008年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009年通过国家工商总局证明商标认证,2015年10月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其产品远销山东、河南、河北、天津、上海、江苏等十几个省的100多个市区,部分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
2017年,鱼台县秉承“生态、绿色、营养、健康、安全”的发展理念,对稻米产业采取“统一供种、统一育插秧、统一管理、统一订单收购、统一品牌销售”的“五统一”基本模式,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成规模”的步骤,稳步推进稻米走绿色发展之路、走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之路。在全县9个镇街建设了18处绿色稻米产业示范园,实际机插秧面积1.72万亩,筛选种植金粳818、圣稻20两个品种,采取土地流转或托管种植方式,打造了以王鲁镇为核心的绿色稻米标准化生产片区、以石集农场为核心的绿色稻米研发示范片区、以李阁农场为核心的稻虾共作示范片区,以点带面,逐步建立完善鱼台稻米科学的生产管理体系,示范带动全县稻米产业提档升级。目前,全县已发展产业示范园60处、5.5万亩。
鱼台县实施绿色稻米发展“五统一”战略后,示范区种植基础较好,百姓接受和配合程度较高,“五统一”工作开展顺利,进一步提升“鱼台大米”品质,打响“鱼台大米”品牌,推进全县农业供给侧改革和现代化产业化品牌化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被省委省政府作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重要工作亮点进行了通报表扬。据统计,实施“五统一”模式种植的水稻今年平均亩产650公斤,加上财政补贴节约的种植成本,亩均增收千元左右,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新闻推荐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鱼台县王鲁镇丰谷米业生产基地的水稻田里一片金黄,一副丰收在望的景象。从高处俯瞰,可以看到金黄的稻田中...
鱼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鱼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