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更肥美,大米更香糯 稻虾共作让稻田变“聚宝盆”

济宁晚报 2018-03-30 09:25 大字

本报记者刘锐

鱼台素有“鱼米之乡,滨湖水城”之美誉。近年来,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鱼台县着力推行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扶持引导农户从单一的种植向高效的种养一体化转变,大力推广“稻虾共作”种养新模式,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龙虾亩产可达300斤左右

28日,记者来到鱼台县李阁镇姜楼村北面的驰润“稻虾共作”基地,只见稻田四周的虾沟已经挖好,大部分虾沟中已放进了龙虾苗,虾沟中还栽植进了莲藕。据驰润“稻虾共作”基地负责人闫领阶介绍,龙虾苗在4月初将会全部放进虾沟,到了6月份栽种上水稻后,虾沟里的小龙虾就会爬到稻田里觅食,这里将呈现出一片红绿相间的农业新景色。

2017年,作为当地种植大户的闫领阶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率先引进“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由原先的稻麦轮作模式转变成现在的“稻虾共作”种养新模式。“龙虾亩产可达300斤左右,按市场价20块钱算,比小麦产值高几倍。种植的水稻是绿色产品,不打一点农药,上的是沼渣,也能卖个好价钱。” 闫领阶说,对于实行“稻虾共作”是深思熟虑后才决定的。据他介绍,驰润“稻虾共作”基地今年共投资1100多万元,水稻龙虾种养结合区共计2800余亩,预计2018年水稻和龙虾总收入可达2000多万元。

“稻虾共作”是一种新型生态农业项目,小龙虾养殖与水稻种植共用一块稻田,稻田和虾沟中种植的莲藕为龙虾提供了天然饵料和栖息地,同时龙虾吃掉稻田里的害虫和杂草,其蜕下的壳又可成为养料为稻田增肥,不仅养出的龙虾个大味美销路好,而且稻谷产量提高且有机无公害,实现了稻、虾双丰收的农业生产模式。

致富不忘乡亲,带动周边农户就业

作为李阁镇本地人,闫领阶对这片土地和村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平时基地水稻蔬果的管护和龙虾的管理、捕捞等工作,他都是聘用的周边村里的农户,每到农忙时节,农场就需要大量劳动力,老闫都是优先雇佣周边村里家庭困难的村民。有人问他原因,他这样解释:“谁没有遇到点难的时候啊,别的咱也没啥大能耐,能帮他们一把是一把。”

农场中,今年66岁的王忠民正在护理果蔬的幼苗,对于现在的工作他感到很满意。“我家住在清河镇孙屯村,2009年农场成立时就来这儿工作了。在外打工的话我这个年纪找工作挺难的,当时听说这里招聘农户,想着离家也近,伺弄作物也在行,就来应聘了。”王忠民说,老伴张保莲也在这里一起工作,一年下来俩人能存4万余元,现在吃住都在农场,农场就是他们另一个“家”。现在在农场工作的农户已达120余人,大多来自李阁镇周边的村落,一年的工资三四万元。

为了让农户们了解“稻虾共作”的先进模式,闫领阶还定期邀请县渔业局的技术员前来为农户讲课,传授“稻虾共作”模式先进的农业知识。

打造鱼台龙虾新名片

鱼台被称为鱼米之乡,紧靠南四湖西岸,水资源丰富, 水稻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40万亩。近年来,鱼台县在巩固发展池塘单养、鱼虾共养、藕虾共作等模式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稻虾共作”种养新模式,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今年3月份,鱼台县出台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安排部署了7项农村重点工作任务,“稻虾共作”综合种养建设项目就是其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并被列入全县6大重点工作指挥部之一的品牌兴农战略推进指挥部。现已建有李阁弛润、王鲁丰谷、滨湖于屯、老砦坤民、谷亭玉迎、谷亭邦盈等6处“稻虾共作”基地,面积达4400亩。2018年,将建设以李阁驰润万亩稻虾共作基地为核心的“新六产”体验区1处,到2020年计划发展稻虾共作基地5万亩。

鱼台县从去年开始还将定期举办“鱼台龙虾节”,并召开渔业品牌推介会,发展“鱼台龙虾”主题酒店,推进渔业品牌发展。同时,做好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推进龙虾加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渔业新旧动能转换,打造“鱼台龙虾”新名片。

虾沟中已通水并放入龙虾苗,只待6月份在绿色农作物的位置插秧种上水稻。

新闻推荐

退而不休,我们不一样 维护交通秩序、表演文艺节目、书写春联……

本报记者刘锐通讯员乔志宇在鱼台县的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到一群穿着红色志愿者服装的身影,他们年龄普遍较大,且热心帮助他人。他们就是“夕阳红”志愿服务队。中午放学时段,在鱼台县城湖凌三路学校附...

鱼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鱼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