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县王鲁镇党委书记李登乾: 走出特色农业突围提升之路
□本报记者赵德鑫
本报通讯员缪学振
“宋伯,咱们现在土地流转的费用是多少啊?听家里说今年稻子挣得更多了,我想着要是合适的话,春节后多流转一些土地。”与以往不同的是,戊戌年的这个春节里,鱼台县王鲁镇闫庙村党支部书记宋忠良从村里跑运输的韩鸿雁那里听到了他的新想法。
在闫庙村,年轻人外出打工,更愿意去南方的江苏、浙江等省跑运输,村里人相互支援,买下一辆大货车之后,一年能够有二十多万元的收入。宋忠良告诉记者,韩鸿雁并不是第一个打听土地流转情况的年轻人。吸引年轻人将目光重新投回家中土地的,是去年秋天水稻丰收后从家里传来的喜讯。
“去年县里实施了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管理、统一订单收购、统一品牌销售的‘五统一\’稻米生产管理模式,村民们干的活儿少了,水稻价格比市场价每斤还要高一毛,算起来是省钱、省力、省时。”宋忠良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现在免费的机插秧一亩就能省下310元,按照一亩地产量在1300斤计算,一亩地的收入就能够增加440元。“更何况,现在我们村已经属于未来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核心片区,肯定还会有更好地发展。”
2017年,王鲁镇在鱼台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17年5月开始在王鲁、闫庙、陈堂、潘庄、小周等5个村实施6500亩的鱼台大米品质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借助财政部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机遇,上级投资4200万元,其中高标准农田1800万元,产业化发展项目投资2400万元,积极探索“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鱼台大米发展新路子,努力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深度融合,全面实施鱼台大米品质提档升级。
乡村振兴,农业的发展必不可少。在王鲁镇党委书记李登乾看来,王鲁镇需要走好农业特色之路,探索出一条立体休闲农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发展特色农业的想法并非一时兴起。对于曾经拥有“江北第一米市”的王鲁镇来说,仅仅依靠原有的水稻种植与加工实现发展,已经是处于瓶颈。如何实现农业发展的突围,为群众带来更多的增收点,特色农业之路成为王鲁镇必须的选项。
李登乾专门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了这样一幅照片:以空中俯瞰的角度,王鲁镇200亩的彩色稻田间分别修剪出了“中国梦幸福起航”“稻梦小镇”“龙腾中国”15个醒目的大字,巨龙和帆船穿梭其间,唯美惊艳。
据李登乾介绍,稻田画只是一个开端,王鲁镇将探索一条以稻田文化为特色,融稻田画观赏、休闲娱乐、农业科普等于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道路。
李登乾和他的同事们为产业融合规划了这样一幅蓝图,既要“原汁原味原生态”,全程打造“五统一”稻米基地,全面提升稻米品质;也要“高效高能高科技”,引领瓜果蔬菜立体种植新模式;不仅全力全速打造“好田好水好风光”的特色田园风光综合体,更要做足稻蟹、稻鸭、稻虾种养文章,实现“美食美味美生活”,通过农业的融合发展展现“多姿多彩多乡情”的王鲁全域旅游观光带。李登乾专门提到了已经开工的鱼台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工程。
王鲁镇与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集团合作对接,拟投资3.5亿元创建鱼台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引进以色列的滴灌喷灌技术,运用大数据指导生产和运营,通过立体种植技术把种植基地建成融合特色鲜明、产业集聚发展、利益联结紧密、配套服务完善、示范作用显著的农村产业发展示范园。“届时,周边的群众就可以进入到示范园内工作,并享受土地流转带来的收入,从土地收益到多方收益,不再仅靠稻田‘一碗饭\’养活。”李登乾表示。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锐摄影记者李姣通讯员乔志宇日前,本报刊登的鱼台县清河镇大程村全村为骨癌村民捐款治病的新闻,得到本报爱心读者戚广生的关注,并第一时间带着爱心物资来到报社,希望通过本报为朱跟桂捐款捐...
鱼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鱼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