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风润乡野鱼台县美丽乡村建设走笔
本报通讯员赵磊屈扬
迎着冬日的暖阳,笔者行走在鱼台县广大农村,只见一条条水塘清澈见底,一面面文化墙内涵丰富,一条条水泥路直通农家小院,到处是一派文明祥和的新农村景象。
“我县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弘扬稻改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通过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让许多村庄既有干净整洁的‘面子\’,还有淳朴民风的‘里子\’,发生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鱼台县党政主要负责人说。
“六化”融合“靓”乡村
1月30日,笔者一走进鱼台县王鲁镇刘庄村,错落有致的绿化苗木、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排列整齐的环保垃圾桶便映入眼帘。“以前风一吹垃圾到处刮,现在垃圾专门有保洁员清理,村里环境真是大变样啦!”村民李尔启高兴地说。
在王鲁镇,有许多村庄的居住环境比城里还要好。“以前,村里的道路破损严重,雨雪天泥泞难走,现在都硬化成了水泥路,十多分钟就能走好几个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国成说,全镇17个行政村现已全部完成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配备了50余名保洁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王鲁镇的美丽乡村建设,是鱼台县开展文明乡村行动的真实写照。近年来,该县围绕“产业生态、环境优美、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建设目标,以治理农村脏乱差为突破口,完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仅2016年就投入了3000余万元,招聘环卫管理和保洁人员1198人,配置清扫运输车辆42辆、封闭式垃圾桶1.15万个,建立起“统一收集、统一运输、集中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处理体系,日清运垃圾180余吨,做到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基本解决了垃圾“围村、围河、围沟、围路”问题。
文化“润”物细无声
生态搭台,文化唱戏。鱼台县围绕弘扬新时代稻改精神,着力打造的孝贤文化品牌,正如潺潺之水,渗透到全县的各个角落。
走进鱼台县罗屯镇随海村,“图说论语”“新二十四孝图”等牌匾十分醒目,寓意修身齐家,百善孝为先。文化名言警句与村民面对面,分享文明故事,传播文化魅力。从文化一条街到村民俗博物馆,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套餐。
“无论是在城镇,还是在乡村,人群在哪里,文化活动就开展到哪里。”县文广新局局长王军说,鱼台围绕“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搭建百姓大舞台,引导广大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目前,已开展送戏下乡演出280场,举办各类“万场演出惠民生”活动80场次,开展各类文化艺术培训30余场次,组建各类文艺队伍700余支,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
移风易俗“播”新风
“村里有了红白理事会,婚丧嫁娶按照统一标准操办,既省心又省钱,再也不用‘打肿脸充胖子\’啦!”鱼台县李阁镇高庄村村民董建民,说起红白公事前后的巨大反差,连连感慨。
这些变化,得益于鱼台县推进的移风易俗工程。去年,该县启动移风易俗工作,重点在婚丧嫁娶方面,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推进移风易俗,促进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树立文明、节俭的婚丧新风。当前已有390多个村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写进了村规民约,实现了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全覆盖。
政府下文件作硬性规定,会不会适得其反?“其实,许多群众也不想大操大办,但是碍于情面,又不得不办。政府倡导节俭,能不能成事,关键还在群众。”鱼台县民政局局长潘耀振说,要让理事会发挥重要作用。在农村,红白事儿有了专人负责,被称为“大总理”,他们和有威望的老党员、老村支书等组成红白理事会,倡导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小事不办。村民们渐渐尝到俭办的甜头。李阁镇高庄村村民崔长喜办丧事三天,丧宴每人一碗菜,不上烟酒,仅此一项节省近1.5万元。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全县农村操办红白事费用普遍降低三分之一左右。
新闻推荐
□苑国威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医疗机构不仅承担医疗责任,更承担社会公益责任,需要秉承公益性。在口腔医学界,济南可恩口腔医院作为连锁口腔品牌,以“让生活更美好”为宗旨,正走出一...
鱼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鱼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