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鱼台:奏响新时代兴农乐章

济宁日报 2018-02-05 09:44 大字

本报通讯员赵磊陈长伟

继续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切实提高农业供给质量,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素有“鱼米之乡·北国江南”之称的鱼台县正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提质:“精瞄”农业供给侧

“去年小龙虾、白莲藕喜获丰收,使合作社收入增加近百万元。”1月15日,在位于鱼台县罗屯镇八户村的特色农业种植基地,理事长张志龙高兴地对笔者说,“这几年,什么赚钱就种养什么,真正尝到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甜头。”

如今,像张志龙一样调整种养结构的致富带头人在鱼台县层出不穷。去年鱼台县出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农业富民战略目标,持续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全面提升农业园区水平,不断做强优质大米、毛木耳、杞柳、水产、畜牧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创建具有区域带动效应的生态高效特色农业典型。

通过调减非优势产区种植、推广标准化种养模式、强化水稻“五统一”等措施,去年鱼台县1.7万余亩“五统一”绿色稻米产业示范园丰产丰收,高品质绿色“鱼台大米”再次昂首走向全国市场。同时,通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开展绿色增产和粮食高产创建,全年创建高标准粮食高产田2.83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四连增”,种养结构调整让广大农民鼓起了腰包。

增效:擦亮地方绿色品牌

这些天,鱼台县王鲁镇陈堂村村民刘宝章十分忙碌,因为他家生产的鱼台大米在网上销售格外火爆。“以前鱼台大米虽然收成高,可在市场上卖的并不好,主要是除分散经营外,太不重视绿色种植。”刘宝章说,“现在实行了‘五统一\’,大家‘抱团取暖\’,原来一斤大米卖两三块钱,现在一斤大米卖10多块啦!”

在距刘宝章家不远处的鱼台县优质稻米产业园,笔者看到按照不同种植种类,产业园被分成多个功能区,秸秆等废弃物,经沼气池发酵后,形成沼气和有机肥供基地使用,产业园负责人刘宝启说:“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大减少,产品品质却不断提升。”

鱼台大米作为鱼台县的特色农产品,为持续擦亮其品牌,县里聘请专家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绿色稻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及秸秆还田等先进农业技术,增施生物菌肥、有机肥,减少化肥、化学农药使用,使鱼台大米不仅销售更旺,还擦亮了地方品牌,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此外,依托鱼台大米、龙虾、毛木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名片资源优势,通过举办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暨品牌建设高层论坛、首届“中国·鱼台龙虾节,大幅提高了农业品牌效益和附加值。去年仅鱼台龙虾一项产值就达到4.8亿元。

搞活:改革驱动乡村振兴

“多亏流转了村里的200亩地,让俺能够推广绿色水稻种植。”1月16日,在鱼台县谷亭街道八里湾村村民甄西兰说,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后,农民流转土地更加有了自主权,经营权也有保障。

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近年来,鱼台县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不断健全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引导更多农户自愿将土地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序流转。同时,通过推行“土地入股”新型土地流转模式,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创建更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农民合作社。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整优化种养结构,配套产出更多“品牌链条”源头农作物。目前,全县已建成11个镇街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新增流转土地1.1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家庭农场26家,为农村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新闻推荐

鱼台:做活品牌兴农大文章

本报通讯员乔志宇赵磊鱼台县是传统农业大县,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出产的“鱼台大米”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稻改”后就以优良的品质享誉全国,先后获得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奖、中国第九届稻米博览会金奖、中...

鱼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鱼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