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荣氏先贤初现环保理念 王钦伟 李传昌 房茂成
汶上县城东北十余公里的白石镇境内,有一座远近闻名的昙山,西北麓雩娄峰安葬着春秋时期的高士荣启期、厌次岭安葬着孔子七十二贤弟子荣旗,“两荣子墓”由一堆一米多高、不到两平米面积的灰白石块堆成,很不显眼,如果不是两通石碑的矗立,难以辨识。
春秋时期的荣氏先贤相继去世后,后人以丘陵为坟,不占耕地,不栽大树。这践行了当时的中都宰孔子倡导的“四寸之棺,五寸之椁,因丘陵为坟,不封、不树”。荣氏后人也一直继承先人的遗愿,未再修葺扩建墓地、栽种树木绿植,只每年前往祭奠。
荣氏由来与“两荣子墓”
据《荣氏宗谱》记载:荣氏“肇基汶水,源发昙山”。荣氏祖先本与西周姬姓同宗,“周成王卿士荣伯食采于荣(今河南巩县西),因以为姓氏”。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93年),荣叔公“奉王命见鲁桓公,有功社稷,封为上谷大夫,始迁于鲁,宅居郕邑,是为鲁宗之始”。郕邑,即今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西北,周时置郕国。
叔公后人荣启期,字昌伯,生于周定王十二年丙寅(公元前595年)。精通音律,博学多才,有韬略而不得志,老年以后常于郊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自得其乐,被后人称为高士或贫士。
《孔子家语·六本》载,孔子闲暇时游览泰山,路过郕邑郊野,见荣启期一边鼓琴一边歌唱。孔子问荣启期为什么这么快乐,荣启期回答:“值得我快乐的事情很多,但最重要的有三件:天生万物,只有人最为尊贵,我能够作为一个人生活在世上,这是一乐呀;世上男女有别,男尊女卑,以男人为贵,我既然身为男人,这是二乐呀;有的人生下来,还没有来得及见到太阳,或在襁褓中就不幸夭折了,我现在已经活了九十五岁了,这是三乐呀。贫穷是士的常态,死是人生的终点。我在常态之中走向终点,还有什么不忧虑的呢?”孔子听了这番高论,赞许说:“好啊!是一个能自己宽心的人。”
这就是“知足者常乐”典故的由来。知足常乐,成为人们处世的一种放达。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荣启期去世,葬于汶上昙山西北麓雩娄峰,后来东汉书法家王次仲为启期公撰写碑文,载于《荣氏宗谱》。
荣旗,字子祺,生于周景王三年(公元前542年),小孔子九岁,早年跟随孔子学习,精通六艺,帮助孔子删《诗》、赞《易》、序《书》、定《礼》,“共维斯道于不坠,名列七十二子之中”。唐玄宗时封为雩娄伯,宋真宗时赠为厌次侯,明世宗嘉靖年间追称为先贤荣子,曲阜孔庙东庑供奉其牌位,列第二十位。宋朝荣諲第一次修《荣氏宗谱》,即尊荣启期为鼻祖,尊荣旗为一世祖,至荣諲为第四十六世。
荣旗“老年正心修身,抱道自处,存心养性”,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0年)去世,葬于昙山西北麓厌次岭。荣氏长支“以先人之庙堂在此,先人之庐墓在此”“思存宗祧而供祭扫”,辗转汶上厌次村、小汶河堤口美化大庄、东周村,至清初居汶上城东演马村,一直未离开汶上。
明代万历年间,在荣旗墓前立高碑一通,邑人尚宝寺正卿王命新所书碑文为“唐封雩娄伯宋赠厌次侯先贤荣子之墓”。清康熙二十三年,“缘古碑文风雨损坏,字迹平毁,故重勒石以垂不朽”。此碑于上世纪被毁,现仅存墓碑基座在墓旁。
演马庄村内有荣子祠堂,是清朝康熙年间皇帝下旨祭祀孔子七十二贤弟子,由官府修建的三大间硬山顶龙脊祠堂。后来,曲阜衍圣公会同山东巡抚上疏,康熙皇帝下圣旨“钦赐奉祀生四员,蠲免一切差役”,负责荣子祠堂和荣子墓的祭祀。2008年6月12日,荣子墓及荣氏祠堂被公布为济宁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观昙山“两荣子墓”,为春秋时期墓葬,已存留2400多年,各仅有几平方米,没有修饰,周围也没有松柏,与当今“保护耕地,保护环境”一脉相承。追根溯源,概与孔子宰中都的理念有关。
孔子宰中都遗风及其影响
今之汶上,古之中都。春秋战国时期,汶上称中都邑。公元前501年,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史记·孔子世家》《礼记》《孔子家语》《汶上县志》等古籍文献均有明确记载。
孔子初仕为中都宰,制定了使老百姓生有保障、死得安葬等制度,施行一年后,各诸侯国纷纷效法,也吸引了后来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游览访古,寻觅圣迹。
孟子先后两次到过当时的平陆(今汶上县北部),高度评价孔子宰中都的政绩;西汉司马迁“观孔子之遗风”,来汶上实地考察,写下了《史记·孔子世家》,概括了孔子的政绩。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画家吴道子,诗人李白、高适,北宋真宗皇帝赵恒、南宋右丞相文天祥,明代永乐皇帝朱棣、大学士杨士奇,清代康熙、乾隆二帝,尚书、文学家王世贞等,都来拜访过圣人宰中都的遗迹。
孔子“因丘陵为坟,不封、不树”的理念,对我国殡葬制度改革,节约保护耕地及环境保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①演马荣林早已平坟还耕
②清朝荣氏祠堂:曰人曰男曰寿,圣贤对话传千古
③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三乐铜镜
④古郕村—郕国遗址
⑤因丘陵为坟,不封、不树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伟栋通讯员胡克乾赵爱红“今年生姜价格高,我存了一批,等到过年价格还会上涨。”汶上县寅寺镇腰楼村姜农老杨笑呵...
汶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上县这个家。